1.同侧伸屈反射
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的倾向。
2.交叉伸屈反射
当一侧肢体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和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的反应;当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和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反应。
3.屈曲回缩反射
为远端屈肌的协同收缩,表现为刺激伸趾肌可以引起伸趾肌、踝背伸肌、屈膝肌,以及髋的屈肌、外展肌和外旋肌出现协同收缩以逃避刺激。
4.紧张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TNR)
当颈部的肌肉和关节受到牵拉时,会引起四肢肌张力的变化。牵拉刺激位于枕骨、寰椎、枢椎之间关节周围韧带的下方的感觉末梢,神经冲动沿感觉纤维经第1、2、3颈髓后根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止于上2个颈节和延髓下部网状结构内的中枢。最后,通过神经元增加刺激肌肉肌梭的兴奋而引起反射活动。
5.紧张性迷路反射
又称前庭反射,是由于头部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引起。表现为仰卧位时伸肌张力高,四肢容易伸展,俯卧位时屈肌张力高,四肢容易屈曲。
6.紧张性腰反射
随着骨盆的变化、躯干位置的改变引起肌张力的变化。躯干的旋转、侧屈、前屈、后伸对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有相应的影响。
7.阳性支撑反射
阳性支持反射是足趾的末端及其内侧趾、小趾的皮肤等部位受到刺激时引起骨间肌伸张,刺激本体感受器,导致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偏瘫患者出现阳性支撑反射时,表现为患肢髋、膝关节过伸展,踝关节跖屈内翻,影响支撑相的足跟着地,难以完成重心转移动作。
8.联合反应
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相关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9.共同运动
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临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这种模式称为共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