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又叫PNF技术,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和应用螺旋、对角线状运动模式(spiral and diagonal patern)来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以增强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使之以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活动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
2.神经交互支配(reciprocal innervation)
主动肌兴奋的同时伴随着拮抗肌的抑制。当主动肌收缩时,肌梭中的纤维将兴奋信息传送到运动神经原,同时将抑制信息传送到拮抗肌,从而使拮抗肌放松。放松技术利用了这一特性。
3.连续诱导(successive induction)
在拮抗肌受刺激产生收缩后可以引起主动肌的兴奋收缩,逆转技术利用了这种特性。
4.扩散(irradiation)
当刺激的强度和数量增加时,人体产生反应的强度和传播速度也随之增加,这种反应可以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给较强的运动肌群给予适当的阻力可以引起较弱的运动肌群收缩,即在某一运动范围内,较强肌群的活动可以激发较弱肌群的活动。
5.后续效应(after discharge)
刺激停止后,刺激的效应仍继续存在。增加刺激的强度和时间,其后续效应也会增加。肌肉静力性收缩之后肌力的增加就是后续效应的结果。
6.时间总和(temporal summation)
在特定的时间内,连续阈下的刺激的总和造成神经肌肉的兴奋。
7.空间总和(spatial summation)
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同时给予阈下的刺激,这些刺激可以相互加强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可以获得较大的躯体活动。
8.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
扩散是指肌肉组织受到刺激后所产生的反应扩散至其他肌肉组织的现象。此种反应可以诱发或抑制肌肉的收缩和动作模式的出现。强化是通过对较强肌肉活动阻力的施加,使其所产生反应的强度增加或影响范围扩大到较弱的肌肉。例如:通过对双侧髋关节屈曲施加阻力,引起腹部肌肉产生收缩等。
9.时序(timing)
指运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一方面正常运动的发育遵循着一定的顺序(即由头到脚、由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运动控制能力的发育也遵循着一定的顺序(即可动性、稳定性、控制性和技巧);另一方面,日常的功能性活动也是具有一个平滑的过程及身体各部协调运动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