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颈椎病
患者,女性,52岁,因“双手麻木2年余,头晕2月余,加重2周”入院。
患者2年前晨起后感双手麻木,以右侧为著,先为手掌麻木后转为手指麻木,伴有颈部酸痛,多于活动后好转,无双上肢反射痛,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及视物旋转,无耳鸣耳聋,无四肢乏力及行走不稳,在家未行特殊治疗或检查。2个月前出现头晕,为头部昏沉感,无视物旋转,变化体位时无明显变化,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耳鸣耳聋,无心慌胸闷;双手麻木较前加重,未影响夜间睡眠;1周前患者双手麻木加重,伴头晕,伴视物模糊,伴颈背部酸痛,无双上肢反射痛,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耳鸣耳聋,无饮水呛咳,无心慌胸闷,无四肢乏力及行走乏力,活动后缓解不明显。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最高血压160/93mmHg,平素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发现子宫肌瘤2年余,予保守治疗。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查体:T36.5°,P70次/分、R19次/分、BP124/64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专科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椎生理弯曲尚可,无侧弯畸形,局部皮肤正常。C4-T1棘突无压痛,C4-C5双侧椎旁肌压痛(+),T2-T4棘突压痛,无叩击痛,无上肢反射痛。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骨内侧肌群紧张,压痛(+);颈椎前屈0~30°,后伸0~25°,左侧屈0~35°,右侧屈0~40°;压顶试验(-)、双侧臂丛牵拉试验(-)、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征)(-),旋颈试验(-);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双上肢浅感觉减退,双上肢深感觉及上下肢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对称正常。双侧Hoffmann征(-),踝阵挛(-)。颈部疼痛评分VAS:4分。ADL:100分。
辅助检查:BR、RF、CRP、ESR、ASO均(-)。
颈椎DR示:颈椎病变
颈椎MRI+MRA:C3/4、C4/5、C5/6、C6/7椎间盘突出,稍压迫硬膜囊;双侧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颈椎病变高血压病(2级,高危)子宫肌瘤
该患者的颈椎病变类型:(混合型)
1)颈型颈椎病:
此型症状多轻微,以颈部症状为主。在颈椎退行性变的起始阶段,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常与晨起、过劳、姿势不当及寒冷刺激时突然加剧。
临床检查:可见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旁肌肉、T1-T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压痛、冈上肌、冈下肌压痛;颈椎X线、侧位片一般无异常,可有颈椎曲度的改变;功能位片(过屈、过伸位)可见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2)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导致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从而对颈部的交感神经以及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该型症状繁多,多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时候常常累及椎动脉,而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症状:主观症状多而客观症状较少。
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眼胀,干涩、视力变化、视物模糊,耳鸣或耳聋,心悸或胸闷,心前区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不按神经节段或走形分布。
临床检查:患者颈部活动多正常,有棘突移位征、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小关节周围软组织压痛,膝腱反射活跃等。有时可能伴有心率、血压、心律等变化。
排除神经根型颈椎的依据:
1)此型以颈项痛和颈项部发僵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上肢反射痛或麻木,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持物坠落。晚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而这种疼痛和麻木沿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域放射,具有特征性。颈部活动、喷嚏、咳嗽、用力呼吸及深呼吸等,可以加重症状。
查体:对应神经根所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肌力减弱甚至肌肉萎缩。椎间孔挤压试验、上肢张力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常为阳性。此患者无上述对应症状或体征,颈椎MRI未见明显神经根受压,暂不考虑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
排除脊髓型颈椎病的依据:
1)此型主要是由于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出现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特别是出现双下肢的肌力减弱;颈部多无体征。该患者以颈部不适及双手麻木为主诉,无双下肢无力、抬步沉重等不适,查体:双下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颈椎MRI暂不支持脊髓受压,故暂排除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能。
排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依据:
1)此型典型症状为转头时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猝倒,但是意识清楚,卧床休息数小时或数日症状可消失。查体:头部转向健侧时眩晕加重,严重时可猝倒。旋颈实验阳性,X线可见钩锥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或颈椎节段性不稳。根据患者的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暂不考虑此型。
手麻还能找谁?
1)脑卒中:
患者中老年女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存在脑卒中的可能,完善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暂可排除脑卒中引起的手麻。
2)末梢神经炎:
手指发麻伴疼痛和无力,一般双侧对称出现,提示可能患有末梢神经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致病原因不同,其床表现也略有不同。如为中毒所致,其疼痛较为剧烈;如为营养代谢障碍所致,其无力和麻木较为明显。患者否认无重金属(砷、铅、汞)接触史或呋喃西林、异烟肼等药物服用史;否认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等病史,入院监测血糖、完善生化等,未见明显异常,暂可排除末梢神经炎的可能。
3)肿瘤压迫神经导致的麻木:
根据患者颈椎MRI显示,可排除肿瘤可能。
4)胸廓出口综合征:
主要包括前肋、前斜角肌症候群,具有以下特点:神经受累以感觉障碍为主,可同时出现锁骨下动脉压迫症状;临床表现为上肢麻木、乏力,疼痛,Adson征阳性;根据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暂不考虑此病。
5)手麻怎能忽略卡压性周围神经病:
患者有双手麻木病史,怎能忽略中老年女性中常见的腕管综合征;而此患者是否存在双重卡压综合征。双重卡压综合征系指周围神经近端受损后,由于周围神经干内轴索中轴浆流输送受阻,而于远端神经骨纤维管道狭窄处再次出现受压。即使每处压迫不足以产生任何症状,而它们加在一起则完全有可能造成功能障碍。
此时,肌电图在康复科的重要性凸现,“神器”帮我们一探究竟。若能再完善肌骨超声,那就完美哒!
康复目标:缓解头晕,颈背部不适及双手麻木。
治疗计划:
1、健康宣教,注意休息及颈部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避免受凉。
2、给予射频、脑电、超短波、麦肯基、颈椎推拿、牵引等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