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

楼天晓

目录

  • 1 认识运动治疗技术与运动治疗岗位
    • 1.1 运动治疗技术
    • 1.2 运动治疗岗位
    • 1.3 运动处方
    • 1.4 康复治疗技术常用操作规范
    • 1.5 康复医学治疗师资格考试大纲
    • 1.6 课程标准
    • 1.7 课程学习指导
    • 1.8 授课教案
    • 1.9 参考文献
    • 1.10 即时测试题
    • 1.11 章节测试题
    • 1.12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1.13 知识链接
    • 1.14 习近平总书记谈康复
  • 2 关节活动技术
    • 2.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2.2 学习指导
    • 2.3 授课教案
    • 2.4 关节活动技术概述
    • 2.5 肩部关节活动技术
    • 2.6 肘部关节活动技术
    • 2.7 腕及手部关节活动技术
    • 2.8 髋部关节活动技术
    • 2.9 膝部关节活动技术
    • 2.10 膝关节运动学
    • 2.11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 2.12 踝部关节活动技术
    • 2.13 关节活动度评定记录表
    • 2.14 拓展资源—关节运动动画
    • 2.15 拓展资源—触诊解剖学
    • 2.16 参考文献
    • 2.17 即时测试题
    • 2.18 章节测试题
    • 2.19 单项操作讨论评价题
    • 2.20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2.21 知识链接
  • 3 关节松动技术
    • 3.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3.2 学习指导
    • 3.3 学习任务(肩关节)
    • 3.4 学习任务(颈椎病)
    • 3.5 授课教案
    • 3.6 关节松动术概述
    • 3.7 肩部关节松动技术
    • 3.8 肘部关节松动技术
    • 3.9 腕及手部关节松动技术
    • 3.10 髋部关节松动技术
    • 3.11 膝部关节松动技术
    • 3.12 踝部关节松动技术
    • 3.13 参考文献
    • 3.14 即时测试题
    • 3.15 章节测试题
    • 3.16 单项操作讨论评价题1
    • 3.17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3.18 知识链接
  • 4 肌肉牵伸技术
    • 4.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4.2 学习指导
    • 4.3 授课教案
    • 4.4 肌肉牵伸技术概述
    • 4.5 肩部肌肉牵伸技术
    • 4.6 肘部肌肉牵伸技术
    • 4.7 手及腕部肌肉牵伸技术
    • 4.8 髋部肌肉牵伸技术
    • 4.9 膝部肌肉牵伸技术
    • 4.10 踝及足部肌肉牵伸技术
    • 4.11 肉毒素注射
    • 4.12 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记录表
    • 4.13 参考文献
    • 4.14 即时测试题1
    • 4.15 即时测试题2
    • 4.16 章节测试题
    • 4.17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4.18 单项操作讨论评价题
    • 4.19 拓展资源—运动员肌肉牵伸
    • 4.20 知识链接
  • 5 肌力训练技术
    • 5.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5.2 学习指导
    • 5.3 学习任务2
    • 5.4 授课教案
    • 5.5 肌力训练技术概述
    • 5.6 肩部肌群肌力训练技术
    • 5.7 肘部及前臂肌群肌力训练技术
    • 5.8 腕及手部肌群肌力训练技术
    • 5.9 髋部肌群肌力训练技术
    • 5.10 膝部肌群肌力训练技术
    • 5.11 踝部肌群肌力训练技术
    • 5.12 神经肌肉电刺激
    • 5.13 拓展资源——主要肌群图谱
    • 5.14 拓展资源——肌肉运动动画
    • 5.15 肌力评定记录表
    • 5.16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5.17 参考文献
    • 5.18 即时测试题
    • 5.19 章节测试题
    • 5.20 单项操作讨论评价题
    • 5.21 肌力训练图片
    • 5.22 知识链接
  • 6 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 6.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6.2 学习任务2
    • 6.3 学习指导
    • 6.4 授课教案
    • 6.5 平衡功能训练概述
    • 6.6 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
    • 6.7 截瘫患者平衡功能训练
    • 6.8 Berg平衡量表评定标准
    • 6.9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6.10 参考文献
    • 6.11 即时测试题
    • 6.12 章节测试题
    • 6.13 单项操作讨论评价题
    • 6.14 知识链接
  • 7 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 7.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7.2 学习指导
    • 7.3 授课教案
    • 7.4 协调功能训练概述
    • 7.5 上肢协调功能训练
    • 7.6 下肢协调功能训练
    • 7.7 方向性活动
    • 7.8 参考文献
    • 7.9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7.10 即时测试题
    • 7.11 章节测试题
    • 7.12 单项操作讨论评价题
  • 8 站立与步行训练
    • 8.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8.2 学习指导
    • 8.3 学习任务2
    • 8.4 授课教案
    • 8.5 站立与步行训练概述
    • 8.6 步行周期动画
    • 8.7 站立与步行训练
    • 8.8 偏瘫患者持手杖步行动画
    • 8.9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案例视频
    • 8.10 拓展资源—常见异常步态
    • 8.11 临床步行训练实例
    • 8.12 拓展资源—步态分析与训练仪
    • 8.13 参考文献
    • 8.14 即时测试题1
    • 8.15 即时测试题2
    • 8.16 章节测试题
    • 8.17 单项操作讨论评价题
    • 8.18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8.19 膝过伸参考文献
    • 8.20 知识链接
  • 9 牵引技术
    • 9.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9.2 学习指导
    • 9.3 授课教案
    • 9.4 牵引技术概述
    • 9.5 颈椎牵引
    • 9.6 腰椎牵引
    • 9.7 脊柱减压
    • 9.8 参考文献
    • 9.9 即时测试题
    • 9.10 章节测试题
    • 9.11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9.12 知识链接
  • 10 Bobath技术
    • 10.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10.2 学习指导
    • 10.3 授课教案
    • 10.4 Bobath 技术概述
    • 10.5 反射抑制模式
    • 10.6 控制关键点
    • 10.7 刺激固有感受器
    • 10.8 弛缓期的康复训练
    • 10.9 痉挛期的康复训练
    • 10.10 参考文献
    • 10.11 即时测试题
    • 10.12 章节测试题
    • 10.13 典型案例
    • 10.14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10.15 单项操作讨论评价题
    • 10.16 知识链接
  • 11 Brunnstrom技术
    • 11.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11.2 学习指导
    • 11.3 授课教案
    • 11.4 Brunnstrom技术概述
    • 11.5 Brunnstrom分期评定表
    • 11.6 Brunnstrom分期
    • 11.7 联合反应的诱发实例
    • 11.8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 11.9 参考文献
    • 11.10 即时测试题
    • 11.11 章节测试题
    • 11.12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11.13 单项操作讨论评价题
    • 11.14 知识链接
  • 12 Rood技术
    • 12.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12.2 学习指导
    • 12.3 授课教案
    • 12.4 Rood技术概述
    • 12.5 即时测试题
    • 12.6 章节测试题
    • 12.7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12.8 知识链接
  • 13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 13.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13.2 学习指导
    • 13.3 授课教案
    • 13.4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概述
    • 13.5 特殊技术
    • 13.6 肩胛带运动模式
    • 13.7 上肢运动模式
    • 13.8 骨盆运动模式
    • 13.9 下肢运动模式
    • 13.10 参考文献
    • 13.11 即时测试题
    • 13.12 章节测试题
    • 13.13 单项操作讨论评价题
    • 13.14 知识链接
  • 14 运动再学习技术
    • 14.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14.2 学习指导
    • 14.3 授课教案
    • 14.4 运动再学习技术概述
    • 14.5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 14.6 运动再学习技术参考电子书
    • 14.7 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
    • 14.8 运动再学习参考ppt
    • 14.9 即时测试题
    • 14.10 章节测试题
    • 14.11 参考文献
    • 14.12 运动再学习见习参考内容
  • 15 呼吸功能训练
    • 15.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15.2 学习指导
    • 15.3 授课教案
    • 15.4 呼吸功能训练概述
    • 15.5 腹式呼吸
    • 15.6 呼吸肌练习
    • 15.7 局部呼吸训练
    • 15.8 胸腔松动练习
    • 15.9 咳嗽
    • 15.10 体位引流
    • 15.11 呼吸功能分级评定
    • 15.12 即时测试题
    • 15.13 章节测试题
    • 15.14 参考文献
    • 15.15 拓展资源—呼吸系统解剖动画
    • 15.16 知识链接
  • 16 麦肯基技术
    • 16.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16.2 学习指导
    • 16.3 授课教案
    • 16.4 麦肯基技术概述
    • 16.5 颈椎麦肯基技术图片
    • 16.6 腰椎麦肯基技术图片
    • 16.7 即时测试题
    • 16.8 章节测试题
    • 16.9 参考文献
    • 16.10 知识链接
  • 17 医疗体操
    • 17.1 学习目标与任务
    • 17.2 学习指导
    • 17.3 授课教案
    • 17.4 医疗体操概述
    • 17.5 参考文献
    • 17.6 即时测试题
    • 17.7 章节测试题
    • 17.8 知识链接
  • 18 全国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大赛
    • 18.1 竞赛方案
    • 18.2 评分标准
    • 18.3 单项操作评分标准
    • 18.4 脑卒中案例竞赛演示
    • 18.5 颅脑损伤案例竞赛演示
    • 18.6 脊髓损伤案例竞赛演示
    • 18.7 骨关节炎案例竞赛演示
    • 18.8 颈椎病案例竞赛演示
    • 18.9 腰椎间盘突出症案例竞赛演示
    • 18.10 骨折案例竞赛演示
    • 18.11 关节置换术后案例竞赛演示
  • 19 专题讲座
    • 19.1 产后康复
    • 19.2 乌龟脖的治疗
  • 20 课程创新创业教育
    • 20.1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创新设计计划书
  • 21 学生创新创业作品展示
    • 21.1 2014年康复治疗器材设计制作大赛作品
    • 21.2 2015年康复治疗器材设计制作大赛作品
    • 21.3 2016年康复治疗器械设计制作作品
    • 21.4 2015年株洲市创业大赛作品展示
    • 21.5 2016年株洲市创业大赛作品展示
  • 22 操作考核测试题
    • 22.1 操作考核测试题一
    • 22.2 操作考核测试题二
    • 22.3 操作考核测试题三
    • 22.4 操作考核测试题四
    • 22.5 操作考核测试题五
    • 22.6 同学操作错误图片集
    • 22.7 运动治疗岗位的能力要求
    • 22.8 同学操作练习视频集
  • 23 课堂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 23.1 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
    • 23.2 学习体验需求调查问卷
  • 24 学习案例
    • 24.1 骨折康复学习案例
    • 24.2 手外伤康复学习案例
    • 24.3 颈椎病学习案例
    • 24.4 肩周炎学习案例
    • 24.5 脑卒中学习案例
  • 25 综合测试题
    • 25.1 综合测试题一
    • 25.2 综合测试题二
    • 25.3 综合测试题三
    • 25.4 综合测试题四
    • 25.5 综合测试题五
    • 25.6 综合测试题六
  • 26 学生微课/思维导图展示
    • 26.1 运动再学习微课展示
    • 26.2 关节运动微课展示
    • 26.3 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27 重要概念库
    • 27.1 运动治疗技术相关概念
    • 27.2 关节活动技术相关概念
    • 27.3 关节松动技术相关概念
    • 27.4 肌肉牵伸技术相关概念
    • 27.5 肌力训练技术相关概念
    • 27.6 平衡训练技术相关概念
    • 27.7 协调功能训练相关概念
    • 27.8 站立步行训练相关概念
    • 27.9 牵引技术相关概念
    • 27.10 Bobath技术相关概念
    • 27.11 Brunnnstrom技术相关概念
    • 27.12 Rood技术相关概念
    • 27.13 PNF技术相关概念
    • 27.14 运动再学习相关概念
    • 27.15 呼吸训练相关概念
    • 27.16 麦肯基技术相关概念
    • 27.17 医疗体操相关概念
  • 28 章节习题库
    • 28.1 认识运动治疗章节测试
    • 28.2 关节活动技术章节测试
    • 28.3 关节松动技术章节测试
    • 28.4 肌肉牵伸技术章节测试
    • 28.5 肌力训练技术章节测试
    • 28.6 平衡协调训练章节测试
    • 28.7 站立步行训练章节测试
    • 28.8 牵引技术章节测试
    • 28.9 Bobath技术章节测试’
    • 28.10 Brunnnstrom技术章节测试
    • 28.11 Rood技术章节测试
    • 28.12 PNF技术章节测试
    • 28.13 运动再学习章节测试
    • 28.14 呼吸训练章节测试
    • 28.15 麦肯基技术章节测试
    • 28.16 医疗体操章节测试
  • 29 自我运动康复宣教
    • 29.1 脑卒中的自我运动康复
    • 29.2 颈椎病的自我运动康复
    • 29.3 腰痛的自我运动康复
    • 29.4 肩周炎的自我运动康复
    • 29.5 自我拉伸训练方法
    • 29.6 萌萌八段锦缓解办公室疲劳
    • 29.7 产后盆底肌训练方法
颈椎病学习案例

案例名称:颈椎病


患者,女性,52岁,因“双手麻木2年余,头晕2月余,加重2周”入院。

患者2年前晨起后感双手麻木,以右侧为著,先为手掌麻木后转为手指麻木,伴有颈部酸痛,多于活动后好转,无双上肢反射痛,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及视物旋转,无耳鸣耳聋,无四肢乏力及行走不稳,在家未行特殊治疗或检查。2个月前出现头晕,为头部昏沉感,无视物旋转,变化体位时无明显变化,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耳鸣耳聋,无心慌胸闷;双手麻木较前加重,未影响夜间睡眠;1周前患者双手麻木加重,伴头晕,伴视物模糊,伴颈背部酸痛,无双上肢反射痛,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无耳鸣耳聋,无饮水呛咳,无心慌胸闷,无四肢乏力及行走乏力,活动后缓解不明显。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余,最高血压160/93mmHg,平素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发现子宫肌瘤2年余,予保守治疗。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查体:T36.5°,P70次/分、R19次/分、BP124/64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专科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自主体位,查体合作。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椎生理弯曲尚可,无侧弯畸形,局部皮肤正常。C4-T1棘突无压痛,C4-C5双侧椎旁肌压痛(+),T2-T4棘突压痛,无叩击痛,无上肢反射痛。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骨内侧肌群紧张,压痛(+);颈椎前屈0~30°,后伸0~25°,左侧屈0~35°,右侧屈0~40°;压顶试验(-)、双侧臂丛牵拉试验(-)、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征)(-),旋颈试验(-);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双上肢浅感觉减退,双上肢深感觉及上下肢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对称正常。双侧Hoffmann征(-),踝阵挛(-)。颈部疼痛评分VAS:4分。ADL:100分。

辅助检查:BR、RF、CRP、ESR、ASO均(-)。

颈椎DR示:颈椎病变

颈椎MRI+MRA:C3/4、C4/5、C5/6、C6/7椎间盘突出,稍压迫硬膜囊;双侧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颈椎病变高血压病(2级,高危)子宫肌瘤

该患者的颈椎病变类型:(混合型)

1)颈型颈椎病:

此型症状多轻微,以颈部症状为主。在颈椎退行性变的起始阶段,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常与晨起、过劳、姿势不当及寒冷刺激时突然加剧。

临床检查:可见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旁肌肉、T1-T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压痛、冈上肌、冈下肌压痛;颈椎X线、侧位片一般无异常,可有颈椎曲度的改变;功能位片(过屈、过伸位)可见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2)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导致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从而对颈部的交感神经以及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该型症状繁多,多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时候常常累及椎动脉,而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症状:主观症状多而客观症状较少。

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眼胀,干涩、视力变化、视物模糊,耳鸣或耳聋,心悸或胸闷,心前区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不按神经节段或走形分布。

临床检查:患者颈部活动多正常,有棘突移位征、颈椎棘突间或椎旁小关节周围软组织压痛,膝腱反射活跃等。有时可能伴有心率、血压、心律等变化。

排除神经根型颈椎的依据:

1)此型以颈项痛和颈项部发僵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上肢反射痛或麻木,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持物坠落。晚期可出现肌肉萎缩;而这种疼痛和麻木沿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域放射,具有特征性。颈部活动、喷嚏、咳嗽、用力呼吸及深呼吸等,可以加重症状。

查体:对应神经根所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肌力减弱甚至肌肉萎缩。椎间孔挤压试验、上肢张力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常为阳性。此患者无上述对应症状或体征,颈椎MRI未见明显神经根受压,暂不考虑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

排除脊髓型颈椎病的依据:

1)此型主要是由于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出现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特别是出现双下肢的肌力减弱;颈部多无体征。该患者以颈部不适及双手麻木为主诉,无双下肢无力、抬步沉重等不适,查体:双下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颈椎MRI暂不支持脊髓受压,故暂排除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能。

排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依据:

1)此型典型症状为转头时突发眩晕,伴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猝倒,但是意识清楚,卧床休息数小时或数日症状可消失。查体:头部转向健侧时眩晕加重,严重时可猝倒。旋颈实验阳性,X线可见钩锥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或颈椎节段性不稳。根据患者的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暂不考虑此型。

手麻还能找谁?

1)脑卒中:

患者中老年女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存在脑卒中的可能,完善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暂可排除脑卒中引起的手麻。

2)末梢神经炎:

手指发麻伴疼痛和无力,一般双侧对称出现,提示可能患有末梢神经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致病原因不同,其床表现也略有不同。如为中毒所致,其疼痛较为剧烈;如为营养代谢障碍所致,其无力和麻木较为明显。患者否认无重金属(砷、铅、汞)接触史或呋喃西林、异烟肼等药物服用史;否认维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等病史,入院监测血糖、完善生化等,未见明显异常,暂可排除末梢神经炎的可能。

3)肿瘤压迫神经导致的麻木:

根据患者颈椎MRI显示,可排除肿瘤可能。

4)胸廓出口综合征:

主要包括前肋、前斜角肌症候群,具有以下特点:神经受累以感觉障碍为主,可同时出现锁骨下动脉压迫症状;临床表现为上肢麻木、乏力,疼痛,Adson征阳性;根据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暂不考虑此病。

5)手麻怎能忽略卡压性周围神经病:

患者有双手麻木病史,怎能忽略中老年女性中常见的腕管综合征;而此患者是否存在双重卡压综合征。双重卡压综合征系指周围神经近端受损后,由于周围神经干内轴索中轴浆流输送受阻,而于远端神经骨纤维管道狭窄处再次出现受压。即使每处压迫不足以产生任何症状,而它们加在一起则完全有可能造成功能障碍。

此时,肌电图在康复科的重要性凸现,“神器”帮我们一探究竟。若能再完善肌骨超声,那就完美哒!

康复目标:缓解头晕,颈背部不适及双手麻木。

治疗计划:

       1、健康宣教,注意休息及颈部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避免受凉。

        2、给予射频、脑电、超短波、麦肯基、颈椎推拿、牵引等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