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
水是肉中含量最多的成分,约为75%,肉中水分含量多少及存在状态影响肉的加工质量及贮藏性。
肉中的水分存在形式:
A: 结合水(5%)
B: 不易流动的水(80%)
C: 自由水(15%)
(一)肉中水的存在状态
(1)结合水(束缚水)
定义:指与蛋白质分子表面借助极性基团的静电引力紧密结合的水分子层。
特点:冰点很低(-40℃);无溶剂特性;与蛋白质结合紧密。
(2)不易流动水
肌肉中含量为80%,存在于肌原微丝、肌原纤维及膜之间。它能溶解盐及其他物质,并在0℃或稍低时结冰。含量取决于肌原纤维蛋白质凝胶的网状结构变化。
度量肌肉系水力及其变化主要指这部分水。
(3)自由水
自由水指存在于细胞外间隙中能自由流动的水,约占总水分的15%。
(二)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w)
(1)定义
水分活度是指食品在密闭器内测得的蒸汽压力(p)与同温度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力()之比。即:Aw= p/
(2)食品的水分活度
新鲜肉为0.97~0.98,鱼为0.98~0.99,红肠为0.96左右,干肠为0.65~0.85。
(3)水分活度与微生物
细菌生长的Aw下限为0.94,酵母菌为0.88,霉菌为0.8。Aw降至0.7以下,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发育,但嗜盐菌在0.7,耐干燥霉菌在0.65,耐渗透压的酵母在0.61时仍能发育。
Aw在0.65~0.85之间,细菌相对来说不易繁殖,但霉菌仍能生长且脂肪易发生自动氧化。
中间水分食品(intermediate moisture food) Aw在0.65~0.85之间的食品。
二、蛋白质
肌肉中除水分外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约占18%~20%,占肉中固形物的80%。
蛋白质分为三类:
肌原纤维蛋白质(50%-60%)
肌浆蛋白质(30%)
基质蛋白质(10%-20%)
(一)肌原纤维蛋白质
肌原纤维蛋白质是构成肌原纤维的蛋白质,其含量随肌肉活动的增加而增加。
肌原纤维中的蛋白质与肉的重要品质特性(如嫩度)密切相关。它主要包括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原蛋白等。
(1)肌球蛋白
肌球蛋白是肌肉中含量最高也是最重要的蛋白质,占肌原纤维蛋白质的50%~55%,关系到肉在加工中的嫩度变化和某些其它性质的重要成分。
性质:
(1)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在中性盐溶液中可溶解,在饱和的溶液中可盐析沉淀,等电点为5.4。
(2)对热很不稳定,在50~55℃发生凝固,易形成黏性凝胶,受热而发生变性。
(2)肌动蛋白
肌动蛋白约占肌原纤维蛋白的20%,是构成细丝的主要成分。
性质:
属于白蛋白类,它还能溶于水及稀的盐溶液中,在半饱和的溶液中可盐析沉淀,等电点为4.7。
作用:
参与肌肉的收缩。
(3)原肌球蛋白
原肌球蛋白占肌原纤维蛋白的4%~5%,每1分子的原肌球蛋白结合7分子的肌动蛋白和1分子的肌钙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5000~80000,在SDS聚丙烯酰胺(SDS—PAGE)电泳中,可分出两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4000和36000。
(二)肌浆中的蛋白质
肌浆是浸透于肌原纤维内外的液体,它含有各种有机物与无机物,一般占肉中蛋白质含量的20%~30%。
通常将磨碎的肌肉压榨便可挤出肌浆。它包括肌溶蛋白、肌红蛋白、肌浆酶、肌粒蛋白基质网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肌纤维中的物质代谢。
(1)肌溶蛋白
肌溶蛋白存在于肌原纤维间。易溶于水,把肉用水浸透可以溶出。很不稳定,易发生变性沉淀,其沉淀部分称为肌溶蛋白B,把可溶性的不沉淀部分称为肌溶蛋白A,也称肌白蛋白。
(2)肌红蛋白
肌红蛋白是一种复合性的色素蛋白质,由一分子的球蛋白和一个亚铁血色素结合而成,为肌肉呈现红色的主要成分,含量占肌浆蛋白质的0.2%~2%。
(3)肌浆酶
缩醛酶和肌酸激酶及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含量较多。大多数酶定位于肌原纤维之间。
(4)肌粒蛋白
肌粒蛋白主要是三羧基循环酶及脂肪氧化酶系统。另外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是ATP酶,是合成ATP的部位,定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
(三)基质蛋白质
基质蛋白为结缔组织蛋白质,是构成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和腱的主要成分,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网状蛋白及黏蛋白等,存在于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基质中。
(1)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在结缔组织中含量特别丰富,是构成胶原纤维的主要成分,约占胶原纤维固形物的85%。
胶原蛋白中含有大量的甘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后两种氨基酸为胶原蛋白所特有,一般蛋白质大多不含或含量甚微,因此,通常用测定羟脯氨酸含量的多少来确定肌肉结缔组织的含量,并作为衡量肌肉质量的一个指标。
性质:
胶原蛋白性质稳定,质地坚韧,具有很强的延伸力,不溶于水及稀盐溶液,在酸或碱的环境中可以膨胀。不易被一般蛋白酶水解,但可被胃蛋白酶及细菌所产生的胶原蛋白酶所消化。胶原蛋白遇热会发生热收缩。当加热温度大于热缩温度时,胶原蛋白就会逐渐变为明胶(gelatin),明胶易被酶水解,也易消化。
(2)弹性蛋白
弹性蛋白在黄色结缔组织中含量多,为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约占弹性纤维固形物的75%,胶原纤维中也有,约占7%。不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但可被无花果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弹性蛋白酶水解,对酸、碱、盐都稳定,煮沸后不能分解成明胶。
(3)网状蛋白
在肌肉中,网状蛋白为构成肌内膜的主要蛋白,含有约4%的结合糖类和10%的结合脂肪酸,网状蛋白对酸、碱比较稳定。
三、脂肪
肌肉内脂肪的多少直接影响肉的多汁性和嫩度,脂肪酸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肉的风味。
肌肉组织内的脂肪含量变化很大,少到1%,多到20%。随着动物种类的不同及胴体上部位的不同,肌肉中脂肪的含量是不同。
脂肪可分为三类:
(1)肌肉间脂肪(可见的并可分割出来)
(2)肌肉内脂肪(不可见的)
(3)细胞间脂肪(使肉呈现大理石状)
四、浸出物
浸出物是指肉中除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外能溶于水的浸出性物质,包括含氮浸出物和无氮浸出物。
含氮浸出物:核甘酸、嘌呤碱、胍化合物、氨基酸、肽等。
无氮浸出物: 包括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
(1)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原、葡萄糖、麦芽糖、核糖、糊精糖原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肌肉中含0.3~0.8%,肝中含量2%~8%。
(2)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及少量的甲酸、乙酸、丁酸、延胡索酸等。
五、矿物质
矿物质(灰分):含量0.8%-1.2%,肉是磷的良好来源。肉的钙含量较低,而钾和钠几乎全部存在于软组织及体液之中。钾和钠与细胞膜通透性有关,可提高肉的保水性。肉中尚含有微量锌与钙, 降低肉的保水性。
六、维生素
肉中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叶酸等。其中脂溶性维生素较少,而水溶性维生素较多,如猪肉中B族维生素特别丰富,猪肉中维生素A、D和维生素C很少。
影响化学成分的因素
(1)动物的总类
(2)性别
(3)年龄
(4)营养状况
专家讲座:
肌肉蛋白功能特性 蒋爱民、陈明造、余恺、郭善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