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畜产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1.2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概况
    • 1.3 畜产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
  • 2 肉用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 2.1 猪
    • 2.2 牛
    • 2.3 羊
    • 2.4 禽
    • 2.5 兔
  • 3 肉的组成及特性
    • 3.1 肉的形态结构
    • 3.2 肉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3.3 肉的食用及加工品质
    • 3.4 肉的成熟
    • 3.5 肉的腐败变质
  • 4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 4.1 畜禽宰前的准备和管理
    • 4.2 牲畜的屠宰工艺
    • 4.3 家禽的屠宰工艺
    • 4.4 速冷冻新技术研发
    • 4.5 宰后检验及处理
    • 4.6 猪肉的分割方法
    • 4.7 牛羊肉的分割方法
    • 4.8 禽肉的分割方法
  • 5 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5.1 肉的冷却贮藏与保鲜
    • 5.2 冷却肉的加工与保鲜
    • 5.3 冷却肉的贮藏
    • 5.4 冷却肉加工关键控制点
    • 5.5 原料肉的冻结
    • 5.6 冻结肉的贮藏
    • 5.7 美国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6 腌腊肉制品
    • 6.1 腌腊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加工、保藏原理
    • 6.2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 7 西式火腿和灌肠
    • 7.1 西式火腿的种类及特点
    • 7.2 带骨火腿的加工
    • 7.3 去骨火腿的加工
    • 7.4 通脊火腿和Lachs火腿
    • 7.5 成型火腿的种类及加工原理
    • 7.6 成型火腿的加工方法
    • 7.7 成型火腿质量分析
    • 7.8 成型火腿质量控制
    • 7.9 几种成型火腿的加工
    • 7.10 灌肠制品的种类与特征
    • 7.11 热制灌肠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7.12 例举灌肠的加工
  • 8 发酵肉制品
    • 8.1 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 8.2 发酵肉制品的分类
    • 8.3 人工酸化肉制品
    • 8.4 发酵干香肠和半干香肠的加工
  • 9 酱卤肉制品及肉类罐头制品
    • 9.1 酱卤肉制品的特点
    • 9.2 白煮肉类及特点
    • 9.3 酱卤肉类及特点
    • 9.4 肉类罐头
  • 10 干肉制品
    • 10.1 干肉制品的概念及分类
    • 10.2 肉类干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
    • 10.3 肉干加工
    • 10.4 肉脯加工
    • 10.5 肉松加工
  • 11 乳畜品种
    • 11.1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
    • 11.2 奶用山羊
  • 12 乳的成分及性质
    • 12.1 乳的组成及其分散体系
    • 12.2 乳中化学成分的性质
    • 12.3 乳的物理性质
    • 12.4 异常乳
  • 13 鲜乳的标准、检验及预处理
    • 13.1 鲜乳标准与检验
    • 13.2 鲜乳的预处理
  • 14 液体乳
    • 14.1 液体乳的概念和种类
    • 14.2 乳的杀菌和灭菌
    • 14.3 液体乳制品加工及质量控制
  • 15 发酵乳制品
    • 15.1 发酵剂
    • 15.2 酸乳的加工
    • 15.3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
    • 15.4 其他发酵乳制品
  • 16 奶酪
    • 16.1 奶酪的概念及种类
    • 16.2 奶酪发酵剂
    • 16.3 皱胃酶及其代用酶
    • 16.4 天然奶酪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6.5 几种主要奶酪的加工工艺
    • 16.6 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7 乳粉
    • 17.1 乳粉的概念和种类
    • 17.2 全脂乳粉的加工
    • 17.3 调制乳粉
  • 18 功能性乳制品
    • 18.1 免疫乳及其制品
    • 18.2 乳蛋白肽制品
  • 19 其他乳制品
    • 19.1 冰淇淋
    • 19.2 稀奶油
    • 19.3 奶油
  • 20 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
    • 20.1 原料乳安全生产控制
    • 20.2 乳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杀菌
  • 21 主要蛋禽种类
    • 21.1 蛋用及兼用鸡
    • 21.2 蛋用及兼用鸭
    • 21.3 蛋用鹌鹑
  • 22 禽蛋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加工特性
    • 22.1 禽蛋的概念及构造
    • 22.2 禽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22.3 禽蛋的加工特性
  • 23 禽蛋的分级和贮藏保鲜
    • 23.1 禽蛋的质量指标
    • 23.2 禽蛋的分级
    • 23.3 鲜蛋的贮藏保鲜
  • 24 湿蛋制品
    • 24.1 蛋制品的种类及卫生标准
    • 24.2 液蛋
    • 24.3 冰蛋
    • 24.4 浓缩液蛋
    • 24.5 蛋粉
    • 24.6 蛋黄酱
  • 25 腌制蛋
    • 25.1 变蛋
    • 25.2 咸蛋
    • 25.3 糟蛋
  • 26 禽蛋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利用
    • 26.1 蛋清中的溶菌酶
    • 26.2 蛋黄免疫球蛋白
    • 26.3 蛋黄胆固醇
    • 26.4 蛋黄卵磷脂
    • 26.5 蛋清寡肽
    • 26.6 活性钙
    • 26.7 其它功能性成分
牲畜的屠宰工艺


各种家畜的屠宰工艺大致包括致昏(击晕)、刺杀放血、煺毛或剥皮、开膛解体、屠体整修、检验盖印等工序。由于家畜种类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屠宰工艺略有差别,但都应符合安全卫生,保证质量。


猪的屠宰——致昏(击晕)

致昏(击晕):生产上称作“麻电”,用电流麻痹动物中枢神经,晕到使肌肉强烈收缩和心跳加快,便于放血。

应用物理的(如机械的、电击的、枪击的)、化学的(吸入CO2)方法,使家畜在宰杀前短时间内处于昏迷状态,称为致昏、击晕。

击晕能避免屠畜宰杀时嚎叫、挣扎而导致放血不全、消耗糖原过多,使宰后肉尸保持较低的pH值,提高肉的耐贮藏性。

常用致昏的方法有:机械致昏法、枪击致昏法、电致昏法和二氧化碳致昏法等。我国最常用的方法是电致昏法,即常说的“麻电法”。

牛的屠宰——致昏(击晕)

常用的麻电器,有手握式自动触电式两种。

手握式麻电器使用时工人穿胶鞋并带胶手套,手持麻电器,两端分别浸沾5%的食盐水(增加导电性),但不可将两端同时浸入盐水,防止短路。用力将电极的一端按在猪眼与耳根交界处1~4s左右即可。

                                                        畜禽屠宰时的电击晕条件

自动麻电器为畜禽自动触电而晕倒的一种装置。麻电时,将畜禽赶至狭窄通道,打开铁门一头一头按次序由上滑下,头部触及自动开闭的夹形麻电器上,倒后滑落在运输带上。电击晕要根据动物的大小、年龄,注意掌握电压、电流和麻电时间。电压、电流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引起血压急剧增高,造成皮肤、肌肉和脏器出血,甚至休克死亡;电压、电流强度过低,时间过短,达不到致昏的目的。 

机械击晕:一般用于牛的屠宰,采用专用气枪枪击牛前额正中部,使其致昏。农村等小型屠宰企业宰杀猪时也采用棍棒机械致昏法。

CO2致昏法:将猪赶入麻醉室(室内气体组成:CO265%~75%,空气25%~35%)15s后。意识即完全消失,然后通过传送带吊起,刺杀放血。CO2致昏,在安静状态下进入昏迷,因此肌糖原消耗少,最终pH值低,肌肉处于弛缓状态,避免肌肉出血。优点是有利于提高肉品质量;缺点是成本比较高。

刺杀放血

家畜致昏后将后腿拴挂在滑轮的套脚或铁链上,经滑车吊至悬空轨道,运到放血处进行刺杀放血。致昏后应立即放血,以9~12s为最佳,最好不超过30s,以免引起肌肉出血。每刺杀一次,刀需在82℃的热水中消毒。

刺杀放血只能放出全身总血量的50%~60%,放血充分与否直接影响肉品质量和贮藏性。一般牛倒悬放血时间为6~8 min,猪为5~7 min,羊为5~6 min,平卧式放血需延长2~3min。


家畜放血的方法有:

1.剌颈放血法 此法应用于猪的屠宰。刺杀放血时,沿颈部咽喉处刺入,刺杀部位在第一对肋骨水平线下方3.5~112.5px处。放血口不大于125px,以避免后工序污染胴体。应切断前腔静脉和双颈动脉,不要刺破心脏和气管。这种方法放血彻底。每刺杀一头猪,刀要在82℃的热水中消毒一次。

牛的剌杀部位在距离胸骨450px的颈下中线处斜向上方剌入胸腔30~875px,沿食管左侧切断颈总动脉。

2.切颈放血法 应用于牛、羊,是清真屠宰普遍采用的方法。用大脖刀在靠近颈前部横刀切断三管(血管、气管和食管),俗称大抹脖。此法操作简单,但血液易被胃容物污染。

3.心脏放血法 在一些小型屠宰场和广大农村屠宰猪时多用,是从颈下直接剌入心脏放血。优点是放血快,死亡快,但是放血不全,且胸腔易积血。

浸烫、煺毛或剥皮

屠宰家畜放血后解体前,猪需烫毛、煺毛,牛、羊需进行剥皮处理。

1.猪的烫毛和煺毛 放血后的猪胴体经充分沥血,由轨道上卸入烫毛池进行浸烫,在高温条件下,使毛根及周围毛囊的蛋白质受热变性收缩,毛根和毛囊易于分离,同时毛孔扩张。猪体在烫毛池内大约5min左右,水温70℃为宜,随后保持在60~66℃。

煺毛又称刮毛,分机械刮毛和手工刮毛。大中型屠宰厂采用滚筒式机械刮毛,同时人工将未刮净的部位如耳根、腿内侧等刮净。刮毛机国内有滚筒式刮毛机、拉式刮毛机和螺旋式刮毛机三种。刮毛过程中刮毛机中的软硬刮片与猪体相互磨擦,将毛刮去。同时向猪体喷淋35℃的温水。

小型屠宰厂一般进行人工刮毛,先刮耳、尾,再刮头、四肢,最后刮腹部和背部。

刮毛后进行体表检验,合格的屠体进行喷灯火焰燎毛,手工刮洗屠体污部。国外用烤炉或用火喷射,温度达1000℃以上,时间10~15s,可起到高温灭菌的作用。我国多用喷灯燎毛,要求全身燎烤,而后用刮刀刮去焦毛,故称之为刮黑。最后进行清洗,脱毛检验,完成非清洁区的操作。

2.剥皮 牛、羊屠宰后进行剥皮,剥皮分手工剥皮和机械剥皮。

手工剥皮:采用手工方法先剥四肢皮、头皮、腹皮,最后剥背皮。

机械剥皮:先手工剥头皮并割去头,剥四肢皮并割去蹄,再剥腹皮,然后机械剥去背皮。

开膛,去内脏,劈半

1.剖腹取内脏 煺毛或剥皮后应立即开膛取出内脏,最迟不超过30min,否则因内脏易腐败变质对脏器和肌肉质量均产生不良影响。

2.劈半 开膛取出内脏后,将胴体劈成两半(猪羊)或四分体(牛)称为劈半。劈半前,先将背部皮肤、脂肪用刀从上到下割开称作“描脊”或“划背”。然后用电锯沿脊柱正中将胴体劈为两半。如为桥式劈半机劈半,则先将头去掉;用手提式电锯劈半时,可将头连在半肉尸上,以便检验咬肌。劈半时注意不要劈偏。

检验、盖印、称重、入库

屠宰后的胴体要进行宰后兽医检验。合格确认健康者,盖以“兽医验讫”的合格印章。然后称重、入库冷藏或出厂。

胴体修整:为保证胴体卫生和肉品质量,须将胴体进行修整除杂。具体方法是先从枕寰关节处将头割去,前肢从腕关节、后肢从肘关节将蹄割去,然后除去生殖器、腺体、分离体脂肪及肾脏等,最后修刮绒毛、除去血污、瘀斑等。

                                        片猪肉的种类(部颁标准:GB 9959.1-2001) 

片猪肉(demi-carcass pork):将宰后的整只猪胴体沿脊椎中线,纵向锯(劈)成两分体的猪肉。

鲜片猪肉(fresh demi-carcass pork):宰后的片猪肉,经过凉肉,不经过冷却工艺过程的猪肉。

冷却片猪肉(chilled demi-carcass pork):片猪肉冷却,其后腿肌肉深层中心温度不高于4℃,不低于0℃的猪肉。

冷冻片猪肉(frozen demi-carcass pork):片猪肉冻结,其后腿肌肉深层中心温度不高于-15℃的猪肉。

猪平头(swine head):从其耳根进刀,直线划至下颌骨,将颈肉在离下巴痣6cm~7cm处割开,不露脑顶骨的猪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