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畜产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1.2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概况
    • 1.3 畜产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
  • 2 肉用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 2.1 猪
    • 2.2 牛
    • 2.3 羊
    • 2.4 禽
    • 2.5 兔
  • 3 肉的组成及特性
    • 3.1 肉的形态结构
    • 3.2 肉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3.3 肉的食用及加工品质
    • 3.4 肉的成熟
    • 3.5 肉的腐败变质
  • 4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 4.1 畜禽宰前的准备和管理
    • 4.2 牲畜的屠宰工艺
    • 4.3 家禽的屠宰工艺
    • 4.4 速冷冻新技术研发
    • 4.5 宰后检验及处理
    • 4.6 猪肉的分割方法
    • 4.7 牛羊肉的分割方法
    • 4.8 禽肉的分割方法
  • 5 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5.1 肉的冷却贮藏与保鲜
    • 5.2 冷却肉的加工与保鲜
    • 5.3 冷却肉的贮藏
    • 5.4 冷却肉加工关键控制点
    • 5.5 原料肉的冻结
    • 5.6 冻结肉的贮藏
    • 5.7 美国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6 腌腊肉制品
    • 6.1 腌腊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加工、保藏原理
    • 6.2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 7 西式火腿和灌肠
    • 7.1 西式火腿的种类及特点
    • 7.2 带骨火腿的加工
    • 7.3 去骨火腿的加工
    • 7.4 通脊火腿和Lachs火腿
    • 7.5 成型火腿的种类及加工原理
    • 7.6 成型火腿的加工方法
    • 7.7 成型火腿质量分析
    • 7.8 成型火腿质量控制
    • 7.9 几种成型火腿的加工
    • 7.10 灌肠制品的种类与特征
    • 7.11 热制灌肠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7.12 例举灌肠的加工
  • 8 发酵肉制品
    • 8.1 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 8.2 发酵肉制品的分类
    • 8.3 人工酸化肉制品
    • 8.4 发酵干香肠和半干香肠的加工
  • 9 酱卤肉制品及肉类罐头制品
    • 9.1 酱卤肉制品的特点
    • 9.2 白煮肉类及特点
    • 9.3 酱卤肉类及特点
    • 9.4 肉类罐头
  • 10 干肉制品
    • 10.1 干肉制品的概念及分类
    • 10.2 肉类干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
    • 10.3 肉干加工
    • 10.4 肉脯加工
    • 10.5 肉松加工
  • 11 乳畜品种
    • 11.1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
    • 11.2 奶用山羊
  • 12 乳的成分及性质
    • 12.1 乳的组成及其分散体系
    • 12.2 乳中化学成分的性质
    • 12.3 乳的物理性质
    • 12.4 异常乳
  • 13 鲜乳的标准、检验及预处理
    • 13.1 鲜乳标准与检验
    • 13.2 鲜乳的预处理
  • 14 液体乳
    • 14.1 液体乳的概念和种类
    • 14.2 乳的杀菌和灭菌
    • 14.3 液体乳制品加工及质量控制
  • 15 发酵乳制品
    • 15.1 发酵剂
    • 15.2 酸乳的加工
    • 15.3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
    • 15.4 其他发酵乳制品
  • 16 奶酪
    • 16.1 奶酪的概念及种类
    • 16.2 奶酪发酵剂
    • 16.3 皱胃酶及其代用酶
    • 16.4 天然奶酪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6.5 几种主要奶酪的加工工艺
    • 16.6 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7 乳粉
    • 17.1 乳粉的概念和种类
    • 17.2 全脂乳粉的加工
    • 17.3 调制乳粉
  • 18 功能性乳制品
    • 18.1 免疫乳及其制品
    • 18.2 乳蛋白肽制品
  • 19 其他乳制品
    • 19.1 冰淇淋
    • 19.2 稀奶油
    • 19.3 奶油
  • 20 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
    • 20.1 原料乳安全生产控制
    • 20.2 乳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杀菌
  • 21 主要蛋禽种类
    • 21.1 蛋用及兼用鸡
    • 21.2 蛋用及兼用鸭
    • 21.3 蛋用鹌鹑
  • 22 禽蛋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加工特性
    • 22.1 禽蛋的概念及构造
    • 22.2 禽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22.3 禽蛋的加工特性
  • 23 禽蛋的分级和贮藏保鲜
    • 23.1 禽蛋的质量指标
    • 23.2 禽蛋的分级
    • 23.3 鲜蛋的贮藏保鲜
  • 24 湿蛋制品
    • 24.1 蛋制品的种类及卫生标准
    • 24.2 液蛋
    • 24.3 冰蛋
    • 24.4 浓缩液蛋
    • 24.5 蛋粉
    • 24.6 蛋黄酱
  • 25 腌制蛋
    • 25.1 变蛋
    • 25.2 咸蛋
    • 25.3 糟蛋
  • 26 禽蛋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利用
    • 26.1 蛋清中的溶菌酶
    • 26.2 蛋黄免疫球蛋白
    • 26.3 蛋黄胆固醇
    • 26.4 蛋黄卵磷脂
    • 26.5 蛋清寡肽
    • 26.6 活性钙
    • 26.7 其它功能性成分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


乳畜品种是人类长期有目的地精心选择和培育下形成的专门化品种,其生产方向以产乳为主,主要有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奶水牛、牦牛和乳山羊。

一、乳用牛

    1.黑白花乳牛

黑白花乳牛原产于荷兰北部地区的北荷兰省(North Holland)和西弗里斯省(West Friesland),原称荷兰牛。由于西德北部荷尔斯坦省也有分布,故也称为荷尔斯坦弗里斯牛,简称荷斯坦牛。因其毛色为黑白花片,故通称黑白花牛。

黑白花牛是目前世界上产乳量最高、数量分布最广的乳用牛品种。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输出到世界各国,其足迹几乎遍及全球。经各国长期的风土驯化和系统的繁育,或同当地牛进行杂交而育成较适应当地环境并具有各自特点的黑白花牛。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各国对黑白花乳牛选育方向不同,育成了乳用型黑白花牛和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美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国的黑白花牛属乳用类型。

(1)外貌特征:体格高大,结构匀称,皮薄骨细,皮下脂肪少,乳腺特别硕大,乳静脉明显,后躯较前躯发达,侧望、俯视和从后面看躯体均呈楔形(三角形),具有典型的乳用型外貌。毛色为明显的黑白花片,腹下、肢端及尾帚为白色。

(2)生产性能:产乳量为各乳牛品种之冠。年平均产乳量为6500~7500kg,乳脂率为3.6%~3.7%。美国乳牛平均产乳量可达8096kg,乳含脂率为3.64%。创世界个体产乳量最高记录者是1975年美国印地安那州的一头黑白花乳牛,一个泌乳期产乳量为25300kg,乳脂率为2.8%。

2.中国黑白花乳牛

我国早在19世纪70年代即开始从国外引进黑白花乳牛。除纯种繁殖外,我国主要用纯种黑白花公牛与全国各地的本地黄牛杂交,经过长期选育形成了中国黑白花乳牛品种,由农业部和中国乳牛协会于1987年共同验收鉴定。该品种是我国唯一的乳用牛品种,在产乳性能和体型外貌方面已达到国际同类品种的水平,现已遍及全国。2002年,我国黑白花乳牛总头数突破了1000万头,占我国现有乳牛及改良牛总数的80%以上。

由于我国各地所引用的纯种黑白花公牛和本地母牛的类型不一,以及饲养环境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南北方的差异。就其体型而言,北方黑白花乳牛体格较为高大,多偏于乳用型,但一部分因受荷兰兼用型黑白花牛的影响,近似兼用型。南方黑白花乳牛的体型偏小,多属乳用型。目前,中国黑白花乳牛多为乳用型,仅少数稍偏于乳肉兼用型。

(1)外貌特征:中国黑白花乳牛具有明显的乳用特征。毛色呈黑白花,花片美观,界线分明;皮薄有弹性;母牛头清秀,体躯长、宽而深,胸深广;乳腺发育良好,大而不下垂,前伸后延,附着良好,乳静脉明显,乳头大小适中,分布均匀;体形结构匀称,成年公牛体重一般为1000~1100kg,母牛550~650kg。

(2)生产性能:平均产乳量一般为5000~6000kg,个别牧场平均产乳量达7000~8500kg以上,并有不少产乳量在10000kg以上的个体。根据对北方15个省、市的乳牛测定,平均乳脂率为3.4%,南方13个省、市平均乳脂率为3.3%。脂肪球小,宜作鲜乳或制作干酪。

3.娟姗牛

娟姗牛是世界上仅有的第二种产乳专用牛品种,原产于英吉利海峡的娟珊岛。

(1)外貌特征:头轻而短,两眼间距宽,额部凹陷,耳大而薄,髻甲狭窄,肩直立,胸浅,背线平坦,腹围大,尻长平宽,尾帚细长,四肢较细,全身肌肉清秀,皮肤单薄,乳房发育良好。成年公牛体重650~700kg,成年母牛体重360~400kg。性成熟年龄为10月龄,适配年龄为15~16月龄。由于其乳脂率高,适应于热带气候,当地以放牧饲养为主,农民仅在冬季补喂粗饲料,对于改良热带的乳牛很有帮助。

(2)生产性能:平均产量一般为3000~3600kg,乳脂率一般为5%~7%。作为乳用牛,娟姗牛的特点是乳脂率高。

二、乳肉兼用牛

 1.西门塔尔牛

西门塔尔牛(原名红花牛)原产于瑞士西部阿尔卑斯山区的河谷地带、西门塔尔平原,因西门塔尔平原较为著名,因而得名。该品种属大型乳肉兼用品种,在瑞士,占总牛数的50%。西门塔尔牛在产乳性能上被列为高产的乳牛品种,在产肉性能上也不比专门肉用品种逊色,生长速度较快。因此,现今西门塔尔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引入对象。

西门塔尔牛在世界各国分布很广,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及南方部分省区均有饲养,对我国黄牛改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在北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外貌特征:体格粗壮结实,头部轮廓清晰,嘴宽,眼大;胸和体躯深,腰宽身躯长,臀部长宽平直,前躯较后躯发育好,肌肉丰满;乳腺发育中等,4个乳区均匀,泌乳力强;毛色多为黄白花或淡红花,额部和颈上都有卷毛。成年公牛体重为1000~1300kg,母牛为650~800kg。

(2)生产性能

 ①产乳性能:泌乳期平均为285d(9.5月),平均产乳量3500~4500kg,最高达12702kg,乳脂率为3.9%~4.2%,乳蛋白为3.5%~3.9%。 

②产肉性能:西门塔尔牛体躯高大,肌肉发达,产肉性能良好。屠体瘦肉多,脂肪少且分布均匀,肉质好。中等肥度的牛屠宰率达53%~55%,肥育的牛可达60%~65%。

2.黑白花兼用牛

以原产地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丹麦等国家饲养的黑白花牛多属乳肉兼用型。

(1)外貌特征: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的毛色与乳用型的相同。其特点是体格偏小,头宽颈粗,体躯宽深,乳腺发育良好,胸宽而深,髻甲宽厚,全身肌肉较乳用型的丰满,有较好的产肉性能,但体格较矮,体重较乳用型的小,故在我国习惯上称为小荷兰牛。成年公牛体重一般为900~1100kg,母牛为550~700kg,犊牛初生为35~45kg。

(2)生产性能:年产乳量一般平均为5000~6500kg,乳脂率为3.8%~4.1%。产肉性能较好,经肥育后屠宰率可达到55%~60%。

3.瑞士褐牛

瑞士褐牛为世界著名的品种,原产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东南部,为乳肉兼用型品种。该品种适应性能良好,乳用型明显,适合机器挤乳,遗传稳定,很多地区均可饲养,抗病力强,饲料报酬率高。

(1)外貌特征:全身毛色为褐色,深浅因分布及个体不同而异。共同特征是鼻、舌为黑色,在鼻镜四周有一浅色或白色带,角尖、尾尖及蹄为黑色。成年体高134cm,成年体重为550~650kg,性成熟年龄12月龄,适配年龄为14~16月龄。

(2)生产性能:平均产量~般为4000~6000kg,乳脂率平均为3.6%~4.0%。

4.短角牛

原产于英国,为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型品种,由肉用短角牛培育而成。该牛耐高温耐严寒,不仅对不同的风土、气候较易适应,耐粗饲,而且发育较快,抗病率强,繁殖率高。

(1)外貌特征:毛色为红白混斑或全身赤褐色,但红色最多(有深浅之分),腹下为白色,由白色和红色毛混生而成的红斑毛,多在背部两侧,鼻镜呈玫瑰色,全身皮肤呈橙黄色,牛乳房体积大,发育匀称,体型清秀。成年公牛体重900kg,成年母牛体重500kg,性成熟年龄6~10月龄,适配年龄12~14月龄。

(2)生产性能:平均单产为3500~3800kg,乳脂率平均为4.0%~4.2%。

 5.爱尔夏牛

爱尔夏牛原产于苏格兰爱尔夏郡。1750年开始杂交选育,曾引用荷兰牛、梯斯华特牛等。1814年育成,1835年开始登记良种,1877年成立品种协会。爱尔夏牛早熟,耐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

(1)外貌特征:体格中等,结构匀称,额稍短,角细长,且由基部渐渐向上方弯曲,色白。颈部垂皮小,体躯较深而窄,乳房匀称良好。头中等长,毛色为红白花,红色有深有浅,变化不一,鼻镜,眼圈浅红色,尾稍白色。成年体重公牛为800kg、母牛为550kg。

(2)生产性能:平均乳产量一般为4000~5000kg,乳脂率为4.0%~5.0%。

6.更姗牛

原产于英吉利海峡的更姗岛,古老品种,含诺曼底牛的基因比例大。1877年成立品种协会,1878年开始改良登记。更姗牛适应性能良好,遗传稳定,抗病力强。

(1)外貌特征:头小,额窄,角较长,向上方弯,颈长而薄,体躯较宽深,后躯发育良好,乳房发达,毛色浅黄为主,有浅褐的个体,额、四肢、尾稍多为白色,鼻镜淡红色。成年体重公牛750kg,母牛500kg。

(2)生产性能:平均单产一般为3500~4500kg,乳脂率平均为4.4%。

7.三河牛

三河牛是我国最早开始培育也是我国唯一的优良乳肉兼用品种牛,因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西麓的额尔古纳右旗的三河地区而得名。90%以上分布在呼伦贝尔盟,国内其他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有引入,并输出到蒙古等国。1982年制定了三河牛的品种标准,1989年9月通过品种验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命名为三河牛。

(1)外貌特征:毛色为红(黄)白花,花片分明。肩部较宽,胸较深,背腰平直,体躯较长,腹大而不下垂,但部分后躯发育欠佳,尚有尖臀、斜臀等缺点。乳腺发育中等。成年公牛体重为850~1000kg,母牛为450~550kg。

(2)生产性能:该品种的牛产乳性能较好,年产乳量一般平均为2000kg,单产最高可达7000~8000kg。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产乳量会显著提高,而在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产乳性能有明显的季节性。以2月份产犊者产乳量最高,9月份产犊者产乳量最小。乳脂率平均在4%以上,泌乳期一般为300d左右。

8.草原红牛

草原红牛是我国培育的乳肉兼用型品种牛。主要产于新疆天山北麓的西端伊犁地区和准噶尔界山塔城地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该品种是由乳用短角牛公牛与本地母牛杂交选育而成。该牛适应性强,为其他牛所不及,可在高海拔地区放牧,耐严寒,耐高温,耐粗饲,抗病力强。

(1)外貌特征:有角,角尖稍直,呈深褐色,角大小适中,向侧前上方弯曲呈半椭圆形。毛色呈褐色,深浅不一,顶部、角基部、口轮的周围和背线为灰白色或黄白色,眼睑、鼻镜、尾尖、蹄呈深褐色。成年公牛体重为950kg,母牛体重为430kg。性成熟年龄8~10月龄,适配年龄1.5~2岁。

(2)生产性能:平均单产一般为2150kg,乳脂率一般为4%左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