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中的细胞成分
乳中的细胞成分也称体细胞,它含有白血球、上皮细胞、红血球,是乳房健康状况的一种标志。乳细胞数作为衡量乳的卫生品质的指标之一。常乳中体细胞数<20万个/ml。
2.乳中的有机酸
乳中主要的有机酸是柠檬酸含量约为0.18%,它以酪蛋白胶粒和柠檬酸钙的盐类状态存在。此外还有微量的乳酸、丙酮酸及马尿酸等有机酸。
3.乳中的气体
刚挤出的牛奶每100ml中大约含有7ml的气体,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气和氧气。在贮存与处理过程中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和氮气增多。氧气含量的增加可使维生素与脂肪氧化,所以牛奶应在密闭容器及管路内输送、贮存及处理。
4.乳中的抑菌成分
(1)拉克特宁体(Lactenin)。乳中含有抑制微生物的抗菌物质也称为乳烃素。
从上表中可看出,新挤出的乳迅速冷却到低温可以使抗菌特性保持较长的时间。另外,原料乳污染越严重,抗菌作用时间越短。例如乳温10℃时,挤乳时严格执行卫生制度的乳样,其抗菌期是未严格执行卫生制度乳样的2倍。因此,挤乳时严格遵守卫生制度,刚挤出的乳迅速冷却,是保证鲜乳较长时间保持新鲜度的必要条件。如果原料乳不在低温下贮存,超过抗菌期后,微生物迅速繁殖。如原料乳贮存12h,在13℃下其细菌数可增加2倍,而夏季未冷却乳菌数可骤增81倍,以至使乳变质。及时将乳冷却到10℃以下,大部分的微生物发育可减弱。若在2~3℃下贮存,乳中微生物发育几乎停止。通常不马上加工的原料乳应冷却到5℃以下。可根据贮存时间的长短选择适宜的温度。
(2)苯甲酸。乳中天然存在着微量苯甲酸,原料乳中含量可达到6mg/kg,酸奶为40mg/kg(因为乳酸菌发酵产生微量苯甲酸),干酪为40mg/kg。奶粉是将鲜牛奶干燥浓缩而制成的,自然含量要更高些,以8.5:1比例估算,奶粉中苯甲酸的含量要超过50mg/kg。婴儿配方奶粉含量会更高一些,原因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原料有近40%是乳清粉,苯甲酸含量会高一些。由于各地奶牛品种的差异,牧草、饲料、饮水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含量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3)溶菌酶。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一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p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而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溶菌酶有以下特点:
①溶菌酶有较强的耐热性。
②溶菌酶不会因为有机溶剂的处理而失活,当转移到水溶液中时,活力可全部恢复。
③溶菌酶可被冷冻或干燥处理,且活力稳定。
④溶菌酶最适pH为5.3~6.4,可用于低酸性食品防腐。
⑤溶菌酶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抑制效果。
⑥溶菌酶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用做防腐剂安全性高。
5.其他
有时,乳中含有抗菌素、农药、杀虫剂及洗涤剂等成分,这是由于奶牛在使用过这些化学药品后转移到乳中所致。例如,治疗牛奶房炎时使用抗菌素后会转移到乳中。对牧草及饲料作物施用农药时,农药也会随饲料进入奶牛体内而转移到乳中。饮水中混入的农药、洗涤剂也会进入乳中。有时放射性元素也会通过牧草、饲料、饮水等进入牛体而转移到乳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