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畜产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1.2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概况
    • 1.3 畜产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
  • 2 肉用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 2.1 猪
    • 2.2 牛
    • 2.3 羊
    • 2.4 禽
    • 2.5 兔
  • 3 肉的组成及特性
    • 3.1 肉的形态结构
    • 3.2 肉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3.3 肉的食用及加工品质
    • 3.4 肉的成熟
    • 3.5 肉的腐败变质
  • 4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 4.1 畜禽宰前的准备和管理
    • 4.2 牲畜的屠宰工艺
    • 4.3 家禽的屠宰工艺
    • 4.4 速冷冻新技术研发
    • 4.5 宰后检验及处理
    • 4.6 猪肉的分割方法
    • 4.7 牛羊肉的分割方法
    • 4.8 禽肉的分割方法
  • 5 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5.1 肉的冷却贮藏与保鲜
    • 5.2 冷却肉的加工与保鲜
    • 5.3 冷却肉的贮藏
    • 5.4 冷却肉加工关键控制点
    • 5.5 原料肉的冻结
    • 5.6 冻结肉的贮藏
    • 5.7 美国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6 腌腊肉制品
    • 6.1 腌腊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加工、保藏原理
    • 6.2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 7 西式火腿和灌肠
    • 7.1 西式火腿的种类及特点
    • 7.2 带骨火腿的加工
    • 7.3 去骨火腿的加工
    • 7.4 通脊火腿和Lachs火腿
    • 7.5 成型火腿的种类及加工原理
    • 7.6 成型火腿的加工方法
    • 7.7 成型火腿质量分析
    • 7.8 成型火腿质量控制
    • 7.9 几种成型火腿的加工
    • 7.10 灌肠制品的种类与特征
    • 7.11 热制灌肠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7.12 例举灌肠的加工
  • 8 发酵肉制品
    • 8.1 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 8.2 发酵肉制品的分类
    • 8.3 人工酸化肉制品
    • 8.4 发酵干香肠和半干香肠的加工
  • 9 酱卤肉制品及肉类罐头制品
    • 9.1 酱卤肉制品的特点
    • 9.2 白煮肉类及特点
    • 9.3 酱卤肉类及特点
    • 9.4 肉类罐头
  • 10 干肉制品
    • 10.1 干肉制品的概念及分类
    • 10.2 肉类干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
    • 10.3 肉干加工
    • 10.4 肉脯加工
    • 10.5 肉松加工
  • 11 乳畜品种
    • 11.1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
    • 11.2 奶用山羊
  • 12 乳的成分及性质
    • 12.1 乳的组成及其分散体系
    • 12.2 乳中化学成分的性质
    • 12.3 乳的物理性质
    • 12.4 异常乳
  • 13 鲜乳的标准、检验及预处理
    • 13.1 鲜乳标准与检验
    • 13.2 鲜乳的预处理
  • 14 液体乳
    • 14.1 液体乳的概念和种类
    • 14.2 乳的杀菌和灭菌
    • 14.3 液体乳制品加工及质量控制
  • 15 发酵乳制品
    • 15.1 发酵剂
    • 15.2 酸乳的加工
    • 15.3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
    • 15.4 其他发酵乳制品
  • 16 奶酪
    • 16.1 奶酪的概念及种类
    • 16.2 奶酪发酵剂
    • 16.3 皱胃酶及其代用酶
    • 16.4 天然奶酪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6.5 几种主要奶酪的加工工艺
    • 16.6 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7 乳粉
    • 17.1 乳粉的概念和种类
    • 17.2 全脂乳粉的加工
    • 17.3 调制乳粉
  • 18 功能性乳制品
    • 18.1 免疫乳及其制品
    • 18.2 乳蛋白肽制品
  • 19 其他乳制品
    • 19.1 冰淇淋
    • 19.2 稀奶油
    • 19.3 奶油
  • 20 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
    • 20.1 原料乳安全生产控制
    • 20.2 乳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杀菌
  • 21 主要蛋禽种类
    • 21.1 蛋用及兼用鸡
    • 21.2 蛋用及兼用鸭
    • 21.3 蛋用鹌鹑
  • 22 禽蛋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加工特性
    • 22.1 禽蛋的概念及构造
    • 22.2 禽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22.3 禽蛋的加工特性
  • 23 禽蛋的分级和贮藏保鲜
    • 23.1 禽蛋的质量指标
    • 23.2 禽蛋的分级
    • 23.3 鲜蛋的贮藏保鲜
  • 24 湿蛋制品
    • 24.1 蛋制品的种类及卫生标准
    • 24.2 液蛋
    • 24.3 冰蛋
    • 24.4 浓缩液蛋
    • 24.5 蛋粉
    • 24.6 蛋黄酱
  • 25 腌制蛋
    • 25.1 变蛋
    • 25.2 咸蛋
    • 25.3 糟蛋
  • 26 禽蛋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利用
    • 26.1 蛋清中的溶菌酶
    • 26.2 蛋黄免疫球蛋白
    • 26.3 蛋黄胆固醇
    • 26.4 蛋黄卵磷脂
    • 26.5 蛋清寡肽
    • 26.6 活性钙
    • 26.7 其它功能性成分
乳的杀菌和灭菌

杀菌是将乳中的致病菌和造成缺陷的有害菌全部杀死,但并非百分之百的杀灭非致病菌。也就是说还会残留部分的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等。杀菌条件应控制到对乳的风味、色泽和营养损失的最低限度。

灭菌是杀死乳中所有细菌,使其呈无菌状态。但事实上,热致死率只能达到99.9999%,欲将残存的百万分之一,甚至千万分之一的细菌杀灭,必须延长保持时间,这样会给鲜乳带来更多的缺陷。这个极微量的细菌在检测上近于零,即所谓的灭菌。

乳的杀菌和灭菌方法

(一)低温长时杀菌法

  低温长时杀菌法(low temperature-long time,简称LTLT)是一种间歇式的巴氏杀菌方法,杀菌条件为62~65℃、30min。低温长时杀菌法常在保温缸中进行杀菌。杀菌时先向保温缸中泵人牛乳,开动搅拌器,同时向夹套中通入蒸汽或66~77℃的热水,使牛乳温度徐徐上升至所规定的温度。然后停止蒸汽或热水,保持其一定温度维持30min后,立即向夹套通以冷水,尽快冷却之。本法只能间歇进行,适于少量牛乳的处理。连续保持法通常采用片式、管式或转鼓式等杀菌器,先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自动流出,流量可自动调节,本法适用于较多牛乳的处理。

由上图可知,HTST(78℃、15s)可以完全杀灭乳过氧化物酶,所以也可以用该酶的失活比例来评定HTST的消毒效率。

(二)超高温灭菌法

超高温灭菌法(ultra high temperature,简称UHT)灭菌条件为130~150℃、0.5~4.0s。采用板式或管式杀菌设备连续进行,乳中微生物全部被杀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灭菌法。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包装后的成品,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变质,有长寿乳之称(1ong life milk)。超高温杀菌法又可按物料与加热介质接触与否分为直接加热法和间接加热法。

1.直接加热法直接加热法是乳同加热蒸汽直接接触,蒸汽被冷凝于乳中,使乳中干物质减少;进入真空室进行闪蒸时,乳中的水分有一部分被蒸发。只有控制冷凝水量与蒸发量相等,则乳中干物质含量可以保持不变。牛乳的预热和冷却可采用管式或片式热交换器。直接加热法包括喷射式(蒸汽喷入制品中)和注人法(制品注入蒸汽中)两种方式。直接加热法的工艺流程为:

牛乳一加热(80℃)一蒸汽混合直接加热(140℃以上)一保温(1~4s)一减压冷却80℃一均质一冷却一灌装

直接加热法的优点是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超高温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诸如产生蒸煮味、蛋白质变性、褐变等等。另外,直接加热方式设备中附有真空膨胀冷却装置,可起脱臭作用,成品中残氧量低,风味较好,亦不存在加热面结垢问题。但直接加热法设备比较复杂,且需纯净的蒸汽。

2.间接加热法间接加热法是指通过热交换器器壁之问的介质问接加热的方法,其冷却也可间接通过各种冷却剂来实现。加热介质包括过热蒸汽、热水和加压热水。冷却剂常见的是冷水或冰水。间接加热法又可分为:①片式加热器灭菌;②环形管式加热器灭菌;③刮面式(scraped surfaceheater)加热器灭菌。

直接加热方式中乳在超高温区所处时间极短,乳清蛋白质变性程度小,成品质量好。间接加热法生产过程中传热面上可能产生一薄层沉淀物,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0min清洗,再继续生产。无菌中间清洗(AIC)及生产结束时的就地清洗(CIP)均按预定程序输进碱液、酸液及清水进行连续清洗。

(三)ESL杀菌乳

ESL杀菌乳又称延长货架期的巴氏杀菌乳(extended shelf life milk),是在改善杀菌工艺和提高灌装设备卫生等级基础上,生产出的介于普通巴氏杀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之间的,在冷藏条件下(10℃以下)货架期超过15d以上的超洁净型液态乳制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