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畜产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1.2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概况
    • 1.3 畜产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
  • 2 肉用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 2.1 猪
    • 2.2 牛
    • 2.3 羊
    • 2.4 禽
    • 2.5 兔
  • 3 肉的组成及特性
    • 3.1 肉的形态结构
    • 3.2 肉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3.3 肉的食用及加工品质
    • 3.4 肉的成熟
    • 3.5 肉的腐败变质
  • 4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 4.1 畜禽宰前的准备和管理
    • 4.2 牲畜的屠宰工艺
    • 4.3 家禽的屠宰工艺
    • 4.4 速冷冻新技术研发
    • 4.5 宰后检验及处理
    • 4.6 猪肉的分割方法
    • 4.7 牛羊肉的分割方法
    • 4.8 禽肉的分割方法
  • 5 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5.1 肉的冷却贮藏与保鲜
    • 5.2 冷却肉的加工与保鲜
    • 5.3 冷却肉的贮藏
    • 5.4 冷却肉加工关键控制点
    • 5.5 原料肉的冻结
    • 5.6 冻结肉的贮藏
    • 5.7 美国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6 腌腊肉制品
    • 6.1 腌腊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加工、保藏原理
    • 6.2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 7 西式火腿和灌肠
    • 7.1 西式火腿的种类及特点
    • 7.2 带骨火腿的加工
    • 7.3 去骨火腿的加工
    • 7.4 通脊火腿和Lachs火腿
    • 7.5 成型火腿的种类及加工原理
    • 7.6 成型火腿的加工方法
    • 7.7 成型火腿质量分析
    • 7.8 成型火腿质量控制
    • 7.9 几种成型火腿的加工
    • 7.10 灌肠制品的种类与特征
    • 7.11 热制灌肠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7.12 例举灌肠的加工
  • 8 发酵肉制品
    • 8.1 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 8.2 发酵肉制品的分类
    • 8.3 人工酸化肉制品
    • 8.4 发酵干香肠和半干香肠的加工
  • 9 酱卤肉制品及肉类罐头制品
    • 9.1 酱卤肉制品的特点
    • 9.2 白煮肉类及特点
    • 9.3 酱卤肉类及特点
    • 9.4 肉类罐头
  • 10 干肉制品
    • 10.1 干肉制品的概念及分类
    • 10.2 肉类干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
    • 10.3 肉干加工
    • 10.4 肉脯加工
    • 10.5 肉松加工
  • 11 乳畜品种
    • 11.1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
    • 11.2 奶用山羊
  • 12 乳的成分及性质
    • 12.1 乳的组成及其分散体系
    • 12.2 乳中化学成分的性质
    • 12.3 乳的物理性质
    • 12.4 异常乳
  • 13 鲜乳的标准、检验及预处理
    • 13.1 鲜乳标准与检验
    • 13.2 鲜乳的预处理
  • 14 液体乳
    • 14.1 液体乳的概念和种类
    • 14.2 乳的杀菌和灭菌
    • 14.3 液体乳制品加工及质量控制
  • 15 发酵乳制品
    • 15.1 发酵剂
    • 15.2 酸乳的加工
    • 15.3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
    • 15.4 其他发酵乳制品
  • 16 奶酪
    • 16.1 奶酪的概念及种类
    • 16.2 奶酪发酵剂
    • 16.3 皱胃酶及其代用酶
    • 16.4 天然奶酪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6.5 几种主要奶酪的加工工艺
    • 16.6 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7 乳粉
    • 17.1 乳粉的概念和种类
    • 17.2 全脂乳粉的加工
    • 17.3 调制乳粉
  • 18 功能性乳制品
    • 18.1 免疫乳及其制品
    • 18.2 乳蛋白肽制品
  • 19 其他乳制品
    • 19.1 冰淇淋
    • 19.2 稀奶油
    • 19.3 奶油
  • 20 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
    • 20.1 原料乳安全生产控制
    • 20.2 乳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杀菌
  • 21 主要蛋禽种类
    • 21.1 蛋用及兼用鸡
    • 21.2 蛋用及兼用鸭
    • 21.3 蛋用鹌鹑
  • 22 禽蛋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加工特性
    • 22.1 禽蛋的概念及构造
    • 22.2 禽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22.3 禽蛋的加工特性
  • 23 禽蛋的分级和贮藏保鲜
    • 23.1 禽蛋的质量指标
    • 23.2 禽蛋的分级
    • 23.3 鲜蛋的贮藏保鲜
  • 24 湿蛋制品
    • 24.1 蛋制品的种类及卫生标准
    • 24.2 液蛋
    • 24.3 冰蛋
    • 24.4 浓缩液蛋
    • 24.5 蛋粉
    • 24.6 蛋黄酱
  • 25 腌制蛋
    • 25.1 变蛋
    • 25.2 咸蛋
    • 25.3 糟蛋
  • 26 禽蛋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利用
    • 26.1 蛋清中的溶菌酶
    • 26.2 蛋黄免疫球蛋白
    • 26.3 蛋黄胆固醇
    • 26.4 蛋黄卵磷脂
    • 26.5 蛋清寡肽
    • 26.6 活性钙
    • 26.7 其它功能性成分
其他发酵乳制品





一、发酵稀奶油

(一)概述

发酵稀奶油又叫酸性奶油,作为一种添加剂,在很多国家已经使用许多年了。在烹调方面,它和酸乳一样可以用来做许多菜。发酵稀奶油是经乳酸菌发酵的稀奶油。发酵剂含有乳酸链球菌和乳脂链球菌,以及丁二酮链球菌和噬柠檬酸明串珠菌用于产香。酸奶油是表面光亮、质地均匀、相对粘稠的产品,脂肪含量一般为10%~12%或20%~30%;口感应该是柔和而略带酸味。酸奶油和其他发酵产品一样,货架期较短。对产品质量来说,严格的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酵母和霉菌能在不密封的包装里存活,这些微生物主要是污染酸奶油的表面。如果贮存时间延长,能破坏乳球蛋白的乳酸细菌酶变得活跃起来,会使酸奶油变苦,酸奶油也会失去它的风味,因为CO2和其他产香物质通过包装慢慢地散发掉了。

(二)工艺流程

现以世界著名的酸稀奶油格拉德菲尔(斯堪的纳维亚酸奶油)为例讲解其生产工艺。

全脂奶(离心)

     ↓

稀奶油

     ↓

标准化(含脂率12%)

     ↓

均质(50~60℃,15~20MPa)

     ↓

杀菌与冷却(95 ℃ 5min;18~21 ℃ )

     ↓

接种(1%~2%)←抗氧化剂(五倍子酸十二烷基酯)

     ↓

发酵(18~21 ℃18~20h,85oT)

     ↓ 

冷却(6 ℃ )与包装(小心)

     ↓

冷藏(6 ℃,24~72h,使脂肪固化)

(三)格拉德菲尔的性状

格拉德菲尔的结构均一,富有光泽,没有颗粒结构,很少或没有分离的乳清,并有良好的粘稠度(粘滞的、细腻的、柔软的),带有悦人的乳酸味和双乙酰幽香。与其他发酵乳制品相比,其保存期短,只有在严格的卫生条件下生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不密封包装的格拉德菲尔易使霉菌和酵母污染和繁殖,特别是格拉德菲尔表面,当过期贮存时,乳酸菌酶活性增加,分解蛋白,使产品带苦味。另外,因CO2和其他芳香物质从包装中溢出,使格拉德菲尔将变成淡而无味。

二、发酵酪乳

 酪乳是生产甜奶油或酸奶油的副产品,脂肪含量约0.5%,有较高的蛋白质、乳糖以及其他固形物,营养价值很高,弃置不要将造成很大浪费。但酪乳中含有较高的如卵磷脂等脂肪的膜成分,因此,它的货架期很短,因为脂肪球膜成份的氧化,酪乳的口味会很快改变。从酸奶油中分离出的酪乳常常有乳清分离现象,这一缺陷很难克服。

为了克服酪乳易产生异味和不易贮存等缺点,在市场上出现发酵酪乳,所用的原料是从甜奶油生产奶油时分离出来的甜酪乳、脱脂乳或低脂乳,所用的发酵剂是常规的乳酸菌。当原料为脱脂乳或低脂乳时,可以添加一些奶油,使产品更接近酪乳。

 1.菌种选择

原则:能分解乳糖产酸,又能使柠檬酸发酵产香的菌种组合。

生产中产酸菌种:乳脂链球菌(18~25℃)或乳酸链球菌(30~35℃);

柠檬酸发酵菌:噬柠檬酸明串珠菌(25~30℃)及乳脂明串珠菌(18~25℃);他们不产酸,但和产酸菌种配合时可以促进产酸速度,当pH降到5.2以下时,可以产生大量的芳香物质,其产生风味化合物的最佳pH4.3(柠檬酸→双乙酰、挥发酸、CO2等)。此外,为使产品迅速产香,也可使用乳酸链球菌亚种丁二酮乳酸链球菌(25~30℃)。

2.工艺流程

酪乳

   ↓

预热与均质

   ↓

杀菌( 80~88℃ 30~60min )

   ↓

接种与培养(1%,21~24℃ 14~16h,0.85%)

   ↓

冷却与加盐(10℃以下)

注:冷却的目的是防止酸度进一步升高,防止丁二酮转变为2,3-丁二醇,冷却时加入1.25%~2.5%的精盐以增加风味。

3.生产中注意事项

(1)为使发酵酪乳别具风味,酸度不低于0.82%。

(2)原料乳中柠檬酸的含量决定风味化合物的因素,一般鲜乳中柠檬酸的含量在0.15%~0.17%,在贮藏中由于细菌的分解而减少,为确保发酵酪乳的风味,应在乳中加入0.5%~0.75%的柠檬酸钠,添加方法是先用温水溶解柠檬酸钠,然后在杀菌前加入。

(3)丁二酮是一种不稳定的发酵产品,为防止其转化为丁二醇,应在达到预定酸度后马上冷却到10℃以下。

三、乳酸菌制剂的生产

所谓乳酸菌制剂,即将乳酸菌培养后,再用低温干燥的方法将其制成带活菌的粉剂、片剂或丸剂等。服用后能起到整肠和防治胃肠疾病的作用。

在生产乳酸菌制剂时采用的乳酸菌菌种主要有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乳杆菌等在肠道内能够存活的菌种。此外,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菌种,但因其不能在肠道内存活,只能起到降低肠道内pH的作用。近年来国际上已采用带芽孢的乳酸菌种,使乳酸菌制剂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

各种乳酸菌制剂的生产方法、原理大致相同。主要生产步骤为:以适宜的方法培养乳酸菌,使其大量繁殖后,将活菌进行低温干燥制成。现以乳酸菌素为例,简要介绍其生产方法。

1.工艺流程 


2.质量控制

(1) 发酵剂制备

  参考前述发酵剂制备。

(2)原料乳杀菌

  分离的脱脂乳经90℃,15min杀菌后冷却至40℃,加人生产发酵剂进行发酵。

(3)培养

   40 ℃左右培养至酸度达240 oT,停止发酵。

(4)干燥

  45℃以下进行干燥粉碎,供制粉剂和片剂。如有条件进行冷冻升华干燥,将会进一步提高产品效力与延长保存期。

3.质量标准

   乳酸菌素暂行标准:水分≤5%,杂菌数<1000cfu/g,

乳酸>9%,淡黄色,味酸,不得有酸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