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畜产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1.2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概况
    • 1.3 畜产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
  • 2 肉用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 2.1 猪
    • 2.2 牛
    • 2.3 羊
    • 2.4 禽
    • 2.5 兔
  • 3 肉的组成及特性
    • 3.1 肉的形态结构
    • 3.2 肉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3.3 肉的食用及加工品质
    • 3.4 肉的成熟
    • 3.5 肉的腐败变质
  • 4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 4.1 畜禽宰前的准备和管理
    • 4.2 牲畜的屠宰工艺
    • 4.3 家禽的屠宰工艺
    • 4.4 速冷冻新技术研发
    • 4.5 宰后检验及处理
    • 4.6 猪肉的分割方法
    • 4.7 牛羊肉的分割方法
    • 4.8 禽肉的分割方法
  • 5 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5.1 肉的冷却贮藏与保鲜
    • 5.2 冷却肉的加工与保鲜
    • 5.3 冷却肉的贮藏
    • 5.4 冷却肉加工关键控制点
    • 5.5 原料肉的冻结
    • 5.6 冻结肉的贮藏
    • 5.7 美国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6 腌腊肉制品
    • 6.1 腌腊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加工、保藏原理
    • 6.2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 7 西式火腿和灌肠
    • 7.1 西式火腿的种类及特点
    • 7.2 带骨火腿的加工
    • 7.3 去骨火腿的加工
    • 7.4 通脊火腿和Lachs火腿
    • 7.5 成型火腿的种类及加工原理
    • 7.6 成型火腿的加工方法
    • 7.7 成型火腿质量分析
    • 7.8 成型火腿质量控制
    • 7.9 几种成型火腿的加工
    • 7.10 灌肠制品的种类与特征
    • 7.11 热制灌肠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7.12 例举灌肠的加工
  • 8 发酵肉制品
    • 8.1 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 8.2 发酵肉制品的分类
    • 8.3 人工酸化肉制品
    • 8.4 发酵干香肠和半干香肠的加工
  • 9 酱卤肉制品及肉类罐头制品
    • 9.1 酱卤肉制品的特点
    • 9.2 白煮肉类及特点
    • 9.3 酱卤肉类及特点
    • 9.4 肉类罐头
  • 10 干肉制品
    • 10.1 干肉制品的概念及分类
    • 10.2 肉类干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
    • 10.3 肉干加工
    • 10.4 肉脯加工
    • 10.5 肉松加工
  • 11 乳畜品种
    • 11.1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
    • 11.2 奶用山羊
  • 12 乳的成分及性质
    • 12.1 乳的组成及其分散体系
    • 12.2 乳中化学成分的性质
    • 12.3 乳的物理性质
    • 12.4 异常乳
  • 13 鲜乳的标准、检验及预处理
    • 13.1 鲜乳标准与检验
    • 13.2 鲜乳的预处理
  • 14 液体乳
    • 14.1 液体乳的概念和种类
    • 14.2 乳的杀菌和灭菌
    • 14.3 液体乳制品加工及质量控制
  • 15 发酵乳制品
    • 15.1 发酵剂
    • 15.2 酸乳的加工
    • 15.3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
    • 15.4 其他发酵乳制品
  • 16 奶酪
    • 16.1 奶酪的概念及种类
    • 16.2 奶酪发酵剂
    • 16.3 皱胃酶及其代用酶
    • 16.4 天然奶酪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6.5 几种主要奶酪的加工工艺
    • 16.6 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7 乳粉
    • 17.1 乳粉的概念和种类
    • 17.2 全脂乳粉的加工
    • 17.3 调制乳粉
  • 18 功能性乳制品
    • 18.1 免疫乳及其制品
    • 18.2 乳蛋白肽制品
  • 19 其他乳制品
    • 19.1 冰淇淋
    • 19.2 稀奶油
    • 19.3 奶油
  • 20 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
    • 20.1 原料乳安全生产控制
    • 20.2 乳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杀菌
  • 21 主要蛋禽种类
    • 21.1 蛋用及兼用鸡
    • 21.2 蛋用及兼用鸭
    • 21.3 蛋用鹌鹑
  • 22 禽蛋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加工特性
    • 22.1 禽蛋的概念及构造
    • 22.2 禽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22.3 禽蛋的加工特性
  • 23 禽蛋的分级和贮藏保鲜
    • 23.1 禽蛋的质量指标
    • 23.2 禽蛋的分级
    • 23.3 鲜蛋的贮藏保鲜
  • 24 湿蛋制品
    • 24.1 蛋制品的种类及卫生标准
    • 24.2 液蛋
    • 24.3 冰蛋
    • 24.4 浓缩液蛋
    • 24.5 蛋粉
    • 24.6 蛋黄酱
  • 25 腌制蛋
    • 25.1 变蛋
    • 25.2 咸蛋
    • 25.3 糟蛋
  • 26 禽蛋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利用
    • 26.1 蛋清中的溶菌酶
    • 26.2 蛋黄免疫球蛋白
    • 26.3 蛋黄胆固醇
    • 26.4 蛋黄卵磷脂
    • 26.5 蛋清寡肽
    • 26.6 活性钙
    • 26.7 其它功能性成分
调制乳粉

婴儿乳粉的加工机理

牛乳被认为是人乳的最好代用品,但人乳和牛乳在感官组织上有一定差别。故需要将牛乳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整,使之近似于母乳,并加工成方便食用的粉状产品。称之为婴儿乳粉。

婴儿乳粉的调制是基于婴儿生长期对各种营养的需要量,因此必须在了解牛乳和人乳的区别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调制婴儿奶粉中的各种营养素,是婴儿乳粉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

(1)蛋白质

牛乳中酪蛋白的含量大大超过人乳。所以,必须调低并使酪蛋白比例与人乳一致。一般用脱盐乳清粉、大豆分离蛋白调整。

(2)脂肪

牛乳与人乳的脂肪含量较接近,但构成不同。

牛乳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而饱和脂肪酸高,且缺乏亚油酸。调整时刻采用植物油脂替换牛乳脂肪的方法,以增加亚油酸的含量。

亚油酸的量不宜过多,规定的上限用量为:n-6亚油酸不应超过总脂肪量的2%,n-3长链脂肪不得超过总脂肪的1%。

(3)碳水化合物

牛乳中乳糖含量比人乳少得多,牛乳中主要是α-型,人乳中主要是β-型。

调制乳粉中通过加可溶性多糖类,乳皮套唐、麦芽糖、糊精或平衡α-型和β-型的比例,使其接近于人乳(α:β=4:6)。

较高含量的乳糖能促进钙。锌和其他一些营养素的吸收。

麦芽糊精则可用于保持有利的渗透压,并可改善配方食品的性能。

一般婴儿乳粉含有7%碳水化合物,其中6%是乳糖,1%是麦芽糊精。

(4)无机盐

牛乳中的无机盐含量较人乳高3倍多。摄入过量的微量元素会加重婴儿肾脏的负担。

调制乳粉中采用脱盐办法除掉一部分无机盐。但人乳中含铁比牛乳高,所以要根据婴儿需要补充一部分铁。添加微量元素时应慎重,因为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微量元素与牛乳中的酶蛋白、豆类中植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食品的营养性影响很大。

(5)维生素

婴儿用调制乳粉应充分强化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K、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等。

其中,水溶性维生素过量摄入时不会引起中毒,所以没有规定其上限。

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长时间过量摄入时会引起中毒,因此必须按规定加入。

婴儿乳粉主要营养素的调整

当计算婴儿调制乳粉成分配比时,应考虑到婴儿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使之尽量接近于母乳的成分配比。

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婴幼儿的营养需求特点制定了营养需要量标准。

调制乳粉向着类似人乳的芳香逐渐发展,有调整蛋白质、脂肪、乳糖、无机成分开始,在添加微量有效成分,使之类似人乳。

(1)蛋白质的调整

添加经粒子交换处理的乳清粉,以增强乳白蛋白,或添加大都蛋白,减少烙蛋白的比率。以牛乳为基础的婴儿调制乳粉中烙蛋白和乳清蛋白由原来的比例4:6调整到2:8。

另外,还可采用添加蛋白分解酶的方法,对牛乳中烙蛋白进行分解,或添加牛乳蛋白质的部分水解物或其特殊形式的乳清,可以是蛋白质更加容易消化且不易过敏。

除了注意到蛋白质的控制外,还要注意到氨基酸的必须量、种类及比率。婴儿必须氨基酸平均必须量如下表所示:

(2)脂肪的调整

调制乳粉中脂肪的调整可采用植物油脂替换牛乳脂肪的方法,以增加亚油酸的含量。富含油酸亚油酸的植物油有橄榄油、玉米油、大豆油棉籽油红花油等,以确定混合油脂的比例。

另外还可采取其他特殊方法来改变住房的结构,或改善脂肪的分子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