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环境
1.工厂应建在交通方便、有充足水源的地区,且工厂内外不得有污染源。
2.厂区内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划分明显并有隔离措施。空地、道路应硬化或绿化,防止尘土飞扬、积水。
3.厂区内禁止饲养动物。四周应有适当防范外来污染源、有害动物侵入的设施。厂内生产区、生活区要分开。
厂房及设施
1.凡新、扩、改的工程项目应按GB14881的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报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备案。
2.应按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的功能进行设置与布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区域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防止相互污染。车间应按工艺流程设置。人流、气流、水流应从高清洁区到低清洁区,物流应从低清洁区到高清洁区,防止交叉污染。
3.在员工进入加工车间的入口处设置更衣室及洗手消毒室。应设置洗手、消毒、干手设备和鞋靴消毒措施。非手动式水龙头数量要满足作业人员数量要求。应设置独立隔间的男、女更衣室。更衣柜的数量要和车间员工数量一致。
4.屋顶、墙壁与门窗的要求:墙壁应无毒、无异味、平滑、不透水、易清洗。门、窗应装配严密。
5.地面与排水:地面应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且平坦防滑,无裂缝及易于清洗消毒。(适宜时耐酸碱).
排水系统应有坡度、保持通畅。车间内不得有积水。地面可采用耐酸、碱的瓷砖、环氧树脂等材料。
6.供水设施:所用水的水质、压力、水量等符合生产需要.储水池(塔、槽)、与供水管道、器具应安全卫生。水、电、气、汽应满足生产需求。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标准。
7.照明和通风设施: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作业区应安装空气调节或通风设施,要拆卸清洗,防止食品、生产设备及内包装材料遭受污染。照明应有防护装置。进入高清洁区的空气应过滤。厕所宜与车间主体相连接,且应设洗手消毒设施。应设有效排气(臭)装置,并有适当照明。厕所的门不能对着生产车间。
8.仓库:应依据原辅料、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性质的不同分设储存场所,冷(冻)藏库,应有温度显示装置。储藏物品应离地隔墙。应有防止有害动物侵入的装置。
设备
1.接触食品的工器具、容器和管道等的设备的材质及接触面应有利于保证食品卫生,易于清洗消毒。乳品生产宜采用不锈钢设备。
2.车间内生产设备应排列应有序,使生产作业顺畅进行并避免引起交叉污染,而各个设备的能力应能相互配合。各产品所需的设备。
3.清洗消毒设备和乳管路宜采用就地清洗(CIP)系统。CIP材料:氢氧化钠、硝酸、水。
4.品质管理设备
应依原材料、半成品及产品检验的需要配置适当的检验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
生产监控设备:温度计、pH计、压力表等。
检验设备:精密天平、脂肪、蛋白测定装置、乳比重计、灰化炉、粘度计、折光仪、分光光度计、微生物检验设备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