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畜产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1.2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概况
    • 1.3 畜产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
  • 2 肉用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 2.1 猪
    • 2.2 牛
    • 2.3 羊
    • 2.4 禽
    • 2.5 兔
  • 3 肉的组成及特性
    • 3.1 肉的形态结构
    • 3.2 肉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3.3 肉的食用及加工品质
    • 3.4 肉的成熟
    • 3.5 肉的腐败变质
  • 4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 4.1 畜禽宰前的准备和管理
    • 4.2 牲畜的屠宰工艺
    • 4.3 家禽的屠宰工艺
    • 4.4 速冷冻新技术研发
    • 4.5 宰后检验及处理
    • 4.6 猪肉的分割方法
    • 4.7 牛羊肉的分割方法
    • 4.8 禽肉的分割方法
  • 5 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5.1 肉的冷却贮藏与保鲜
    • 5.2 冷却肉的加工与保鲜
    • 5.3 冷却肉的贮藏
    • 5.4 冷却肉加工关键控制点
    • 5.5 原料肉的冻结
    • 5.6 冻结肉的贮藏
    • 5.7 美国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6 腌腊肉制品
    • 6.1 腌腊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加工、保藏原理
    • 6.2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 7 西式火腿和灌肠
    • 7.1 西式火腿的种类及特点
    • 7.2 带骨火腿的加工
    • 7.3 去骨火腿的加工
    • 7.4 通脊火腿和Lachs火腿
    • 7.5 成型火腿的种类及加工原理
    • 7.6 成型火腿的加工方法
    • 7.7 成型火腿质量分析
    • 7.8 成型火腿质量控制
    • 7.9 几种成型火腿的加工
    • 7.10 灌肠制品的种类与特征
    • 7.11 热制灌肠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7.12 例举灌肠的加工
  • 8 发酵肉制品
    • 8.1 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 8.2 发酵肉制品的分类
    • 8.3 人工酸化肉制品
    • 8.4 发酵干香肠和半干香肠的加工
  • 9 酱卤肉制品及肉类罐头制品
    • 9.1 酱卤肉制品的特点
    • 9.2 白煮肉类及特点
    • 9.3 酱卤肉类及特点
    • 9.4 肉类罐头
  • 10 干肉制品
    • 10.1 干肉制品的概念及分类
    • 10.2 肉类干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
    • 10.3 肉干加工
    • 10.4 肉脯加工
    • 10.5 肉松加工
  • 11 乳畜品种
    • 11.1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
    • 11.2 奶用山羊
  • 12 乳的成分及性质
    • 12.1 乳的组成及其分散体系
    • 12.2 乳中化学成分的性质
    • 12.3 乳的物理性质
    • 12.4 异常乳
  • 13 鲜乳的标准、检验及预处理
    • 13.1 鲜乳标准与检验
    • 13.2 鲜乳的预处理
  • 14 液体乳
    • 14.1 液体乳的概念和种类
    • 14.2 乳的杀菌和灭菌
    • 14.3 液体乳制品加工及质量控制
  • 15 发酵乳制品
    • 15.1 发酵剂
    • 15.2 酸乳的加工
    • 15.3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
    • 15.4 其他发酵乳制品
  • 16 奶酪
    • 16.1 奶酪的概念及种类
    • 16.2 奶酪发酵剂
    • 16.3 皱胃酶及其代用酶
    • 16.4 天然奶酪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6.5 几种主要奶酪的加工工艺
    • 16.6 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7 乳粉
    • 17.1 乳粉的概念和种类
    • 17.2 全脂乳粉的加工
    • 17.3 调制乳粉
  • 18 功能性乳制品
    • 18.1 免疫乳及其制品
    • 18.2 乳蛋白肽制品
  • 19 其他乳制品
    • 19.1 冰淇淋
    • 19.2 稀奶油
    • 19.3 奶油
  • 20 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
    • 20.1 原料乳安全生产控制
    • 20.2 乳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杀菌
  • 21 主要蛋禽种类
    • 21.1 蛋用及兼用鸡
    • 21.2 蛋用及兼用鸭
    • 21.3 蛋用鹌鹑
  • 22 禽蛋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加工特性
    • 22.1 禽蛋的概念及构造
    • 22.2 禽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22.3 禽蛋的加工特性
  • 23 禽蛋的分级和贮藏保鲜
    • 23.1 禽蛋的质量指标
    • 23.2 禽蛋的分级
    • 23.3 鲜蛋的贮藏保鲜
  • 24 湿蛋制品
    • 24.1 蛋制品的种类及卫生标准
    • 24.2 液蛋
    • 24.3 冰蛋
    • 24.4 浓缩液蛋
    • 24.5 蛋粉
    • 24.6 蛋黄酱
  • 25 腌制蛋
    • 25.1 变蛋
    • 25.2 咸蛋
    • 25.3 糟蛋
  • 26 禽蛋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利用
    • 26.1 蛋清中的溶菌酶
    • 26.2 蛋黄免疫球蛋白
    • 26.3 蛋黄胆固醇
    • 26.4 蛋黄卵磷脂
    • 26.5 蛋清寡肽
    • 26.6 活性钙
    • 26.7 其它功能性成分
蛋用及兼用鸡

一、地方良种 

我国鸡种如按经济用途分,大多属兼用型。

(一)仙居鸡

仙居鸡又称梅林鸡,是浙江省优良的小型蛋用地鸡种。仙居鸡年产蛋量一般为160~180个,高者可达200个以上。平均蛋重为42g左右。壳色以浅褐色为主。

(二) 白耳黄鸡

白耳黄鸡又称白银耳鸡,以其全身披黄色羽毛、耳叶白色而得名。其主产地在江西属蛋用型鸡种体型。年产蛋平均180个。蛋重平均为54.23g。

白耳黄鸡是我国稀有的白耳黄鸡品种,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首批确认为我国 11个地方品种鸡国家级资源保护品种。2005年,广丰白耳黄鸡作为亚洲第二例活体动 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近几年来,该县大力实施白耳黄鸡保护工程,制定并实施《白耳黄鸡地方标准》等技术标准,建立了白耳黄鸡原种场、技术推广示范区,积极推进白耳黄鸡的保护和开发。

(三)狼山鸡

狼山鸡以体型硕大、羽毛纯黑、蛋大而著称于世。

狼山鸡体格健壮,按体型可分为重型与轻型两种,重型鸡公鸡体重为4.0~4.5 kg,母鸡为3.0~3.5 kg;轻型公鸡体重为3.0~3.6 kg,母鸡为2.0 kg左右。

狼山鸡的最高年产蛋量为186.66个,最高个体为282个; 目前平均蛋重达到58.7g。

(四)大骨鸡

大骨鸡又称庄河鸡,主要产于辽宁省庄河县,属兼用型鸡种。公鸡羽毛棕红色,母鸡多呈麻黄色。蛋重平均为62 ~64g,有的蛋重达70g以上。年平均产蛋量为180 个左右;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可达180个以上。蛋壳深褐色。

大骨鸡形成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山东移民将山东大型的寿光鸡带入辽宁,与当地鸡杂交,后经当地群众长期选育而成。大骨鸡是以蛋大为突出特点的兼用型地方鸡种。具体大墩实,觅食力强,产蛋多而大,且蛋壳厚而坚实,肉质鲜嫩等特性。

(五)浦东鸡

浦东鸡,(英名Cochin或Cochin China)俗名九斤黄。因其成年公鸡可长到9斤以上,故有“九斤黄”之称,产于上海市黄浦江以东的广大地区,故名浦东鸡。浦东鸡偏重产肉年产蛋量平均为130个,最高为216个。平均蛋重为57.9g。蛋壳浅褐色。

浦东鸡单冠直立,胸阔体大,黄嘴、黄脚。母鸡羽毛黄或麻栗色。公鸡胸红或杂黑色,背黄或红,翼金黄或黑,尾黑,多有羽。公鸡体重约4千克,母鸡3千克左右。其肉质肥嫩。

浦东鸡产于上海市南汇、奉贤、川沙等县沿海,以南汇县的泥城、彭镇、书院、万象、老港等地乡镇饲养的鸡种为最佳。浦东沿海,滩涂宽广,虽在长江下游以南,但以玉米、大豆等杂粮生产为主,加上鱼、虾、蚬等动物性蛋白饲料丰富,农户居住分散,习惯放养家禽,促使发展以养鸡为主的家庭副业;并采用天然孵化繁殖的方法。这样长年累月的选择,形成了浦东鸡体大优质品种。

(六)寿光鸡

寿光鸡属肉蛋兼用的优良地方鸡种。羽毛黑色。寿光鸡大型母鸡平均年产蛋量为117.5个;中型的年产蛋量为122.6个,最高可达213个。母鸡的蛋重范围为65~75g,中型的平均蛋重为60g,蛋壳褐色。

寿光鸡属肉蛋兼用型鸡种,原产于山东省潍坊市的寿光市稻田镇一带,分布在与其相邻的潍坊郊区、青州市、昌乐县以及东营市的广饶县等地。因稻田镇南慈村、北慈村、大伦村、小伦村饲养的寿光鸡最好,所以又称慈伦鸡。

该鸡的特点是体型硕大、蛋大。属肉蛋兼用的优良地方鸡种。“寿光鸡”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在市场上,以高出普通鸡2~3倍的价格,成为高档宾馆、酒店、全鸡店和婚宴上的抢手货。

二、引入品种 

(一)白来航鸡

白来航鸡(White Leghorns),原产意大利、分布世界甚广的著名蛋用型品种。1835年由意大利的来航港运往美国,迄今已遍布全世界。我国主要是引人单冠白羽来航鸡。

白来航鸡体型小而清秀。全身羽毛白色而紧贴。冠大鲜红,公鸡的冠较厚而直立,母鸡冠较薄而倒向一侧。胫、趾和皮肤均呈黄色,耳叶白色。此鸡的特点是成熟早,无就巢性,产蛋量高而饲料消耗少。年平均产蛋量为200个以上,优秀品系可超过300个,平均蛋重为54~60g,蛋壳白色。标准体重,公鸡2kg,母鸡1.5kg。

(二)洛岛红鸡 

洛岛红鸡育成于美国洛德岛州,属兼用型鸡种。由红色马来斗鸡、褐色来航鸡和九斤黄鸡杂交而成。1904年在《美国家禽标准》中列为一个品种。有单冠、玫瑰冠两个品变种。耳垂红色,喙红褐色,皮肤、脚、趾为黄色,羽毛深红色,尾羽多黑色有光泽。体躯中等,宽长。背长而平。产蛋和产肉性能均好。

我国引人的洛岛红鸡为单冠品变种。该品种羽毛呈深红色。母鸡的性成熟期平均为180d,年产蛋量为160~170 个,高产者可达200个。蛋重为60 ~65g。蛋壳竭色,但深浅不一。

通过不断的选育,洛岛红鸡的产蛋性能还在进一步提高。现代养禽业多用其作父本与其他兼用型鸡或来航鸡杂交,育成高产的褐壳蛋商品鸡。

(三)新汉夏鸡 

新汉夏鸡育成于美国新汉夏州,属兼用型鸡种。已遍布全世界。

新汉夏鸡羽毛呈浅红色,尾羽黑色。体躯呈长方形。头中等大。单冠。脸部、肉垂和耳叶均鲜红色。喙褐黄色。胫、趾黄色或微带红色。皮肤黄色。背部较短,体躯各部肌肉发达,体质强健,适应性强。

新汉夏鸡年产蛋为180~200个。蛋重为56~60g。蛋壳褐色。标准体重公鸡为3.0~3.5kg,标准体重母鸡为2.5~3.0kg。

(四)澳洲黑鸡 

澳洲黑鸡是原产澳洲的肉蛋兼用型品种,全身羽毛黑色而富有光泽,喙、胫、趾均呈黑色,脚底呈白色。澳州黑鸡体型与奥品顿鸡相似,但体重略轻,全身羽毛黑色而有光泽。母鸡约6月龄开产,年产蛋量为160个左右。蛋重为60g。标准体重,公鸡为3.75 kg,母鸡为2.5~3.0kg。


三、培育品种 

(一)青岛白来航鸡

青岛白来航鸡具有白来航鸡的全部特征,成年公鸡体重为2.0~2.5 kg,母鸡为1.8 kg。青岛白来航鸡500日龄平均产蛋量为182.6个,蛋重为56.8g。蛋壳白色。

(二)北京白鸡

北京白鸡具有白来航鸡种的外貌特征。年平均产蛋量196.6个;蛋重为55.8g,总重为13.4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