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畜产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1.2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概况
    • 1.3 畜产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
  • 2 肉用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 2.1 猪
    • 2.2 牛
    • 2.3 羊
    • 2.4 禽
    • 2.5 兔
  • 3 肉的组成及特性
    • 3.1 肉的形态结构
    • 3.2 肉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3.3 肉的食用及加工品质
    • 3.4 肉的成熟
    • 3.5 肉的腐败变质
  • 4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 4.1 畜禽宰前的准备和管理
    • 4.2 牲畜的屠宰工艺
    • 4.3 家禽的屠宰工艺
    • 4.4 速冷冻新技术研发
    • 4.5 宰后检验及处理
    • 4.6 猪肉的分割方法
    • 4.7 牛羊肉的分割方法
    • 4.8 禽肉的分割方法
  • 5 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5.1 肉的冷却贮藏与保鲜
    • 5.2 冷却肉的加工与保鲜
    • 5.3 冷却肉的贮藏
    • 5.4 冷却肉加工关键控制点
    • 5.5 原料肉的冻结
    • 5.6 冻结肉的贮藏
    • 5.7 美国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6 腌腊肉制品
    • 6.1 腌腊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加工、保藏原理
    • 6.2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 7 西式火腿和灌肠
    • 7.1 西式火腿的种类及特点
    • 7.2 带骨火腿的加工
    • 7.3 去骨火腿的加工
    • 7.4 通脊火腿和Lachs火腿
    • 7.5 成型火腿的种类及加工原理
    • 7.6 成型火腿的加工方法
    • 7.7 成型火腿质量分析
    • 7.8 成型火腿质量控制
    • 7.9 几种成型火腿的加工
    • 7.10 灌肠制品的种类与特征
    • 7.11 热制灌肠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7.12 例举灌肠的加工
  • 8 发酵肉制品
    • 8.1 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 8.2 发酵肉制品的分类
    • 8.3 人工酸化肉制品
    • 8.4 发酵干香肠和半干香肠的加工
  • 9 酱卤肉制品及肉类罐头制品
    • 9.1 酱卤肉制品的特点
    • 9.2 白煮肉类及特点
    • 9.3 酱卤肉类及特点
    • 9.4 肉类罐头
  • 10 干肉制品
    • 10.1 干肉制品的概念及分类
    • 10.2 肉类干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
    • 10.3 肉干加工
    • 10.4 肉脯加工
    • 10.5 肉松加工
  • 11 乳畜品种
    • 11.1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
    • 11.2 奶用山羊
  • 12 乳的成分及性质
    • 12.1 乳的组成及其分散体系
    • 12.2 乳中化学成分的性质
    • 12.3 乳的物理性质
    • 12.4 异常乳
  • 13 鲜乳的标准、检验及预处理
    • 13.1 鲜乳标准与检验
    • 13.2 鲜乳的预处理
  • 14 液体乳
    • 14.1 液体乳的概念和种类
    • 14.2 乳的杀菌和灭菌
    • 14.3 液体乳制品加工及质量控制
  • 15 发酵乳制品
    • 15.1 发酵剂
    • 15.2 酸乳的加工
    • 15.3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
    • 15.4 其他发酵乳制品
  • 16 奶酪
    • 16.1 奶酪的概念及种类
    • 16.2 奶酪发酵剂
    • 16.3 皱胃酶及其代用酶
    • 16.4 天然奶酪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6.5 几种主要奶酪的加工工艺
    • 16.6 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7 乳粉
    • 17.1 乳粉的概念和种类
    • 17.2 全脂乳粉的加工
    • 17.3 调制乳粉
  • 18 功能性乳制品
    • 18.1 免疫乳及其制品
    • 18.2 乳蛋白肽制品
  • 19 其他乳制品
    • 19.1 冰淇淋
    • 19.2 稀奶油
    • 19.3 奶油
  • 20 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
    • 20.1 原料乳安全生产控制
    • 20.2 乳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杀菌
  • 21 主要蛋禽种类
    • 21.1 蛋用及兼用鸡
    • 21.2 蛋用及兼用鸭
    • 21.3 蛋用鹌鹑
  • 22 禽蛋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加工特性
    • 22.1 禽蛋的概念及构造
    • 22.2 禽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22.3 禽蛋的加工特性
  • 23 禽蛋的分级和贮藏保鲜
    • 23.1 禽蛋的质量指标
    • 23.2 禽蛋的分级
    • 23.3 鲜蛋的贮藏保鲜
  • 24 湿蛋制品
    • 24.1 蛋制品的种类及卫生标准
    • 24.2 液蛋
    • 24.3 冰蛋
    • 24.4 浓缩液蛋
    • 24.5 蛋粉
    • 24.6 蛋黄酱
  • 25 腌制蛋
    • 25.1 变蛋
    • 25.2 咸蛋
    • 25.3 糟蛋
  • 26 禽蛋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利用
    • 26.1 蛋清中的溶菌酶
    • 26.2 蛋黄免疫球蛋白
    • 26.3 蛋黄胆固醇
    • 26.4 蛋黄卵磷脂
    • 26.5 蛋清寡肽
    • 26.6 活性钙
    • 26.7 其它功能性成分
蛋黄酱

蛋黄酱

蛋黄酱(英文:Mayonnaise),音译美乃滋,是一种主要由植物油、蛋、柠檬汁或醋,及其他调味料所制成的浓稠半固体调味酱。一般多用在沙拉等料理。一般作法中,蛋只使用蛋黄的部分,但也有使用全蛋的作法。

蛋黄酱的色泽淡黄,柔软适度,呈粘稠态,有一定韧性,清香爽口,回味浓厚。蛋黄中的磷脂有较强的乳化作用,因而能形成稳定的乳化液。油脂以2-4微米的微细粒子状分散于醋中,食用时水相部分先与舌头接触,所以首先给人以滑润、爽快的酸味感,然后才能察觉出油相的部分。

蛋黄酱的种类十分广泛,是制作西餐菜肴和面点的基本用料之一。蛋黄酱的品种也愈来愈多,衍生出各类半固体的调味酱、色拉调味汁、乳化状调味汁、分离液状调味汁等多种。

工艺流程

鲜蛋黄→巴氏杀菌→搅拌混合(食盐、糖、调味料、植物油和醋)→均质→包装

(1)沙拉性调料蛋黄酱配方

蛋黄10%,植物油70%,芥末1.5%,食盐2.5%,食用白醋(含醋酸6%)16%。该配方产品的特点是:淡黄色,较稀,可流动,口感细腻、滑爽,有较明显的酸味。其理化性质为:水分活度0.879,pH3.35。

(2)低脂肪、高粘度蛋黄酱配方

蛋黄25%,植物油55%,芥末1.0%,食盐2.0%,柠檬原汁12%,α-交联淀粉5%。该配方产品特点是:黄色,稍黏稠,具有柠檬特有的清香,酸味柔和,口感细滑,适宜作糕点夹心等。其理化性质为:水分活度0.90,pH4.7。

(3)高蛋白、高黏度蛋黄酱配方

蛋黄16%,植物油56%,脱脂乳粉18%,柠檬原汁10%。该配方产品特点是:淡黄色,质地均匀,表面光滑,酸味柔和,口感滑爽,有乳制品特有的芳香,宜做糕点等表面涂布。其理化性质为:水分活度0.865,pH5.5。

生产制作

基本原料

蛋黄酱的主要成分是至少70%总重的植物油和蛋黄,油的种类自选。配料是芥末酱mustard和柠檬汁。其实白醋也很好。当然盐和胡椒不能少。这里用白胡椒粉,为的是色泽一致。工业生产的蛋黄酱里面会添加更多的香料,还有保持形状用的稳定剂如天然树胶和变性淀粉。从营养价值来说,工业产品因为添加了许多配料,虽然香味不如自制,但热量值较低。

制作方法

将水和酿造醋混合,边搅拌边添加核菌胶使之溶液。向蛋黄、食盐和香辛料中加1/3量上述溶液,调成糊状。用搅拌机边搅边添加色拉油和2/3量的上述溶液,便制成极稳定的乳化液。这种蛋黄酱在保存中粘度无下降现象。

注意事项

宜用深而窄口的碗,这样可使调搅的面积缩小,保持调搅动作的连续。用新鲜的蛋黄,尤其注意,要做蛋黄酱的鸡蛋,不要在冰箱中贮藏,以免蛋黄失去弹性,易於散开。

开始时,沙拉油的分量不宜多,用点滴方式加入。待体积增大後,而且完全融合时,便可以一汤匙一汤匙的加入了。加入沙拉油的时间应慢,使油与蛋黄有完全融合的时间。

调成的蛋黄酱,因太用力摇动或不规则的搅拌,以致又散开时,可用下法补救。另外再打一个蛋黄,加一点水(冷开水)调匀後,加入原有的蛋黄酱中,即可使以散开的液体,再成乳融状的蛋黄酱。打好的蛋黄酱若觉得太浓或颜色太黄,可以加入一点蛋白调匀。沙拉酱与醋,在蛋黄酱中有什么作用呢? 加沙拉油会增加蛋黄酱的稠密度,醋则有稀释作用,二者相间使用,可使蛋黄达到适当的浓度。其平衡浓度之比例(以一个蛋黄为标准)如下:沙拉油 3/4杯,醋1汤匙。白醋以柠檬汁代替,香味与营养都好。

已制成的蛋黄酱有时会发生分离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温度的突然变化。特别是置于低温处时,蛋黄酱中的油脂更容易发生分离现象。另外,强烈的摇荡也将导致蛋黄酱中的油脂分离。还有因蛋黄酱表面水分的蒸发,表面有时会结成油膜。为了防止蛋黄酱中油的分离和结膜,必须将其保存于适当温度中,并注意用后盖好瓶盖。

营养成分

蛋黄酱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蛋黄酱所含的热量在所有沙拉酱中是最高的。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蛋黄酱的原料一半以上来源于食用油,其次则是蛋黄,另加少许糖、食盐和醋。一汤匙蛋黄酱含热量110千卡,含脂肪12克,比相同分量的巧克力还高。

禁忌与副作用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患者不宜食用。

美奶滋含有极高的热量,如果多吃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市场上大部分沙拉酱都大量使用食用油,导致其中所含热量越来越多。100克沙拉酱中,其热量往往占整个营养含量的1/4还多。一份蔬菜沙拉如果添加3—4汤匙的沙拉酱,其热量就会超过300千卡,相当于一个肉饼所含的热量。而过量摄取热量和脂肪无疑容易使人患上肥胖症、高胆固醇、糖尿病和心脏病等。

饮食文化

蛋黄酱是法国人发明的。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蛋黄酱和中国的面酱、豆瓣酱等调味品一样普遍。蛋黄酱源自欧洲。中世纪的欧洲美食大师们将鸡蛋清、蛋黄分开,然后逐渐加入橄榄油,再加入精盐和柠檬汁,便成了调制和装饰各种沙拉的奶油状浓少司,这便是蛋黄酱。在19世纪末叶,诸多欧洲美食传入中国,蛋黄酱也随之而来,只不过粤港澳一带译作“万尼汁”或”万那汁”,江浙一带译作“沙拉油少司”,东北地区译作“为麻奈沙司”,华北地区则译作“马乃司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