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畜产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1.2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概况
    • 1.3 畜产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
  • 2 肉用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 2.1 猪
    • 2.2 牛
    • 2.3 羊
    • 2.4 禽
    • 2.5 兔
  • 3 肉的组成及特性
    • 3.1 肉的形态结构
    • 3.2 肉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3.3 肉的食用及加工品质
    • 3.4 肉的成熟
    • 3.5 肉的腐败变质
  • 4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 4.1 畜禽宰前的准备和管理
    • 4.2 牲畜的屠宰工艺
    • 4.3 家禽的屠宰工艺
    • 4.4 速冷冻新技术研发
    • 4.5 宰后检验及处理
    • 4.6 猪肉的分割方法
    • 4.7 牛羊肉的分割方法
    • 4.8 禽肉的分割方法
  • 5 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5.1 肉的冷却贮藏与保鲜
    • 5.2 冷却肉的加工与保鲜
    • 5.3 冷却肉的贮藏
    • 5.4 冷却肉加工关键控制点
    • 5.5 原料肉的冻结
    • 5.6 冻结肉的贮藏
    • 5.7 美国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6 腌腊肉制品
    • 6.1 腌腊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加工、保藏原理
    • 6.2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 7 西式火腿和灌肠
    • 7.1 西式火腿的种类及特点
    • 7.2 带骨火腿的加工
    • 7.3 去骨火腿的加工
    • 7.4 通脊火腿和Lachs火腿
    • 7.5 成型火腿的种类及加工原理
    • 7.6 成型火腿的加工方法
    • 7.7 成型火腿质量分析
    • 7.8 成型火腿质量控制
    • 7.9 几种成型火腿的加工
    • 7.10 灌肠制品的种类与特征
    • 7.11 热制灌肠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7.12 例举灌肠的加工
  • 8 发酵肉制品
    • 8.1 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 8.2 发酵肉制品的分类
    • 8.3 人工酸化肉制品
    • 8.4 发酵干香肠和半干香肠的加工
  • 9 酱卤肉制品及肉类罐头制品
    • 9.1 酱卤肉制品的特点
    • 9.2 白煮肉类及特点
    • 9.3 酱卤肉类及特点
    • 9.4 肉类罐头
  • 10 干肉制品
    • 10.1 干肉制品的概念及分类
    • 10.2 肉类干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
    • 10.3 肉干加工
    • 10.4 肉脯加工
    • 10.5 肉松加工
  • 11 乳畜品种
    • 11.1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
    • 11.2 奶用山羊
  • 12 乳的成分及性质
    • 12.1 乳的组成及其分散体系
    • 12.2 乳中化学成分的性质
    • 12.3 乳的物理性质
    • 12.4 异常乳
  • 13 鲜乳的标准、检验及预处理
    • 13.1 鲜乳标准与检验
    • 13.2 鲜乳的预处理
  • 14 液体乳
    • 14.1 液体乳的概念和种类
    • 14.2 乳的杀菌和灭菌
    • 14.3 液体乳制品加工及质量控制
  • 15 发酵乳制品
    • 15.1 发酵剂
    • 15.2 酸乳的加工
    • 15.3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
    • 15.4 其他发酵乳制品
  • 16 奶酪
    • 16.1 奶酪的概念及种类
    • 16.2 奶酪发酵剂
    • 16.3 皱胃酶及其代用酶
    • 16.4 天然奶酪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6.5 几种主要奶酪的加工工艺
    • 16.6 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7 乳粉
    • 17.1 乳粉的概念和种类
    • 17.2 全脂乳粉的加工
    • 17.3 调制乳粉
  • 18 功能性乳制品
    • 18.1 免疫乳及其制品
    • 18.2 乳蛋白肽制品
  • 19 其他乳制品
    • 19.1 冰淇淋
    • 19.2 稀奶油
    • 19.3 奶油
  • 20 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
    • 20.1 原料乳安全生产控制
    • 20.2 乳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杀菌
  • 21 主要蛋禽种类
    • 21.1 蛋用及兼用鸡
    • 21.2 蛋用及兼用鸭
    • 21.3 蛋用鹌鹑
  • 22 禽蛋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加工特性
    • 22.1 禽蛋的概念及构造
    • 22.2 禽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22.3 禽蛋的加工特性
  • 23 禽蛋的分级和贮藏保鲜
    • 23.1 禽蛋的质量指标
    • 23.2 禽蛋的分级
    • 23.3 鲜蛋的贮藏保鲜
  • 24 湿蛋制品
    • 24.1 蛋制品的种类及卫生标准
    • 24.2 液蛋
    • 24.3 冰蛋
    • 24.4 浓缩液蛋
    • 24.5 蛋粉
    • 24.6 蛋黄酱
  • 25 腌制蛋
    • 25.1 变蛋
    • 25.2 咸蛋
    • 25.3 糟蛋
  • 26 禽蛋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利用
    • 26.1 蛋清中的溶菌酶
    • 26.2 蛋黄免疫球蛋白
    • 26.3 蛋黄胆固醇
    • 26.4 蛋黄卵磷脂
    • 26.5 蛋清寡肽
    • 26.6 活性钙
    • 26.7 其它功能性成分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概况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我国畜牧生产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的畜产品消费已由数量需求型转向质量需求型、加工制品需求型转变,毫无疑问这一转变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向富裕型生活迈进而加剧。这既为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市场,同时也需要我国畜产品加工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朝着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低耗高效环保化方向发展,形成优质化、多样化、方便化、档次化、低成本化的畜产品与制品生产及供应局面。

 一、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将呈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发展局面

 由于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畜禽屠宰加工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畜产品生产经营Qs认证与市场准入,产品质量例行抽检与信息发布等推进畜禽屠宰加工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系列措施,这些政策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完善,将极大的促进我国畜产品加工向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方面发展。

 二、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将步入规模化阶段

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已呈现规模化格局,如美国年屠宰5万头牛的企业数量已达到牛屠宰加工企业数量的95%,世界高端乳品市场已被大规模集团企业垄断。目前,我国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行业基本呈现规模化、基地化生产格局。一大批肉、乳、蛋加工规模化生产集团,其产品质量普遍获得消费者认可。近些年来,国内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主要出现于小型加工企业或个体加工户,还有少量大型加工企业,小型加工企业或个体加工户市场生存空间正在逐步受到客观抑制,大型企业市场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国内大型肉、乳、蛋加工企业市场美誉度、占有率不断提高,也表明规模化发展是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将呈现一体化、集团化生产发展的格局

除用于出口创汇畜产品与制品呈现一体化、集团化生产格局外,在国内畜产品与制品生产经营方面,也已形成一批集畜禽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实施多项产品生产加工的产业集团。出口创汇产品一体化、集团化发展迅速,使我国鸡肉等产品进入并占领国际市场,促进了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团化、科学化发展的实施;国内一体化、集团化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优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事实表明畜产品加工生产只有实现一体化、集团化发展,才能系统改进畜产品与制品质量,生产出优质产品,经受住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才有可能保障与促进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

 四、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将实现以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精细加工的转变

 我国目前肉、乳、蛋精深加工转化率与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发达国家。近几年畜牧业生产发展却呈现波动性增强,在较低畜产品占有量条件下呈现相对供过于求的状态,这种状况表明我国的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态,已落后于人民生活需要和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上畜产品生产品种资源丰富、畜禽饲养管理条件多样化的国家,除了现代肉鸡、兔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优势外,其他如黄羽肉鸡、香猪、鹅、黄牛的肉革产品也具有发达国家现代畜种难以具备的优势。此外,我国还有长达3000多年的畜产品加工历史,尤其是在菜肴加工,中式肉、蛋、乳产品加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的肉、蛋、乳加工产品不仅深受海外华侨青睐,而且受其他一些民族的人民青睐,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进一步国际化,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已形成收入消费多元化、档次化社会状态,各行业产品生产与质量、价格多元化、档次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些年来我国畜产品加工业产品及其加工在大类、产地、企业区别方面上已有所进展,但在猪、牛、羊等肉类产品类型与等级、蛋产品种类与等级,奶类产品的巴氏奶、高温奶、奶饮料等类型产品营养物等级方面尚未区分。生产加工还遵循大类产品安全与质量标准生产,类内产品生产工艺、产品质量相同或相近程度还很高,价格雷同现象普遍。 

对加工业而言,尤其产品生存依赖主要是中低档消费者,规模化、现代化的企业往往在经营中处于竞争不利的地位,如履薄冰。由此而形成:我国市场中肉蛋奶产品主要是营养品质低下的低劣产品,高营养高品质的加工产品市场空间有限。畜牧业难以实现优质优价,生产波动剧烈,农民增收困难。在国际市场上因产品问题基本没有市场空间,产业与企业市场竞争力低弱。之所以存在上述现象,关键是尚未形成符合我国现状的畜产品加工分级分类精细加工技术与质量技术体系,畜产品生产经营处于优劣混杂、质量一致性与市场针对性低下的生产经营状态。

 五、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呈现低耗、高效、环保化发展

十五以来,我国在冷鲜肉、发酵肉制品、液态奶饮料、酸奶、干酪、腌卤蛋等低能源消耗、低包装物料消耗、低污染畜产品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目前我国肉与肉制品中冷鲜肉仅占鲜肉产量的不足3%,发酵肉制品仅占肉制品的不足10%,鲜肉中冻肉仍占30%,热鲜肉仍占60%,肉制品中低温肉制品仅为20%,二软包装、火腿肠、肉干等高温肉制品仍占到70%左右情况看,我国肉类工业仍是以鲜冻肉与高温制品为主体的加工业。科学而言,热鲜肉生产虽节能,但安全与质量水平低、污染环境;冷冻肉虽保质期长,但食用不方便,加工保存耗能较之冷鲜肉至少多出1倍以上,多耗用纸箱等包装材料,食用前耗时且耗水,易造成汁液流失污染环境,易传播疾病;高温制品虽然货架期长,食用安全风险显小,但加工耗能却高出低温肉制品40%,需耗用或多耗用玻璃、塑料与铝箔或复合膜等环境污染材料。

 

有鉴于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各国对环境与能源问题的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积极推进了冷鲜肉、低温肉制品与发酵肉制品等低耗、低污肉类制品,目前冷鲜肉及其半成品、预制品已到鲜肉生产消费90%以上程度.冷鲜肉制品与发酵肉制品已分别占到肉制品生产总量的70%与15%以上。从我国的肉类产品生产结构看,我国的肉类工业较之发达国家而言,仍是能源、包装材料与水源料高耗、环境污染严重的加工业。毫无疑问,积极引进消化吸收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加工教术装备,有助于迅速改变我国肉类加工高耗、高污的生产状态,提高我国肉制品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大幅度减低经济发展能耗水平,提高其环保程度已成为我国十一五以来重要发展目标。发展低能耗、环境友好的牲畜产品加工业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