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畜产食品工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 1.2 我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概况
    • 1.3 畜产食品工艺学涉及的内容
  • 2 肉用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 2.1 猪
    • 2.2 牛
    • 2.3 羊
    • 2.4 禽
    • 2.5 兔
  • 3 肉的组成及特性
    • 3.1 肉的形态结构
    • 3.2 肉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3.3 肉的食用及加工品质
    • 3.4 肉的成熟
    • 3.5 肉的腐败变质
  • 4 畜禽的屠宰及分割
    • 4.1 畜禽宰前的准备和管理
    • 4.2 牲畜的屠宰工艺
    • 4.3 家禽的屠宰工艺
    • 4.4 速冷冻新技术研发
    • 4.5 宰后检验及处理
    • 4.6 猪肉的分割方法
    • 4.7 牛羊肉的分割方法
    • 4.8 禽肉的分割方法
  • 5 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5.1 肉的冷却贮藏与保鲜
    • 5.2 冷却肉的加工与保鲜
    • 5.3 冷却肉的贮藏
    • 5.4 冷却肉加工关键控制点
    • 5.5 原料肉的冻结
    • 5.6 冻结肉的贮藏
    • 5.7 美国肉的低温贮藏与保鲜
  • 6 腌腊肉制品
    • 6.1 腌腊肉制品的种类及其加工、保藏原理
    • 6.2 腌腊肉制品的加工
  • 7 西式火腿和灌肠
    • 7.1 西式火腿的种类及特点
    • 7.2 带骨火腿的加工
    • 7.3 去骨火腿的加工
    • 7.4 通脊火腿和Lachs火腿
    • 7.5 成型火腿的种类及加工原理
    • 7.6 成型火腿的加工方法
    • 7.7 成型火腿质量分析
    • 7.8 成型火腿质量控制
    • 7.9 几种成型火腿的加工
    • 7.10 灌肠制品的种类与特征
    • 7.11 热制灌肠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7.12 例举灌肠的加工
  • 8 发酵肉制品
    • 8.1 发酵肉制品的概念
    • 8.2 发酵肉制品的分类
    • 8.3 人工酸化肉制品
    • 8.4 发酵干香肠和半干香肠的加工
  • 9 酱卤肉制品及肉类罐头制品
    • 9.1 酱卤肉制品的特点
    • 9.2 白煮肉类及特点
    • 9.3 酱卤肉类及特点
    • 9.4 肉类罐头
  • 10 干肉制品
    • 10.1 干肉制品的概念及分类
    • 10.2 肉类干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
    • 10.3 肉干加工
    • 10.4 肉脯加工
    • 10.5 肉松加工
  • 11 乳畜品种
    • 11.1 乳用牛及乳肉兼用牛
    • 11.2 奶用山羊
  • 12 乳的成分及性质
    • 12.1 乳的组成及其分散体系
    • 12.2 乳中化学成分的性质
    • 12.3 乳的物理性质
    • 12.4 异常乳
  • 13 鲜乳的标准、检验及预处理
    • 13.1 鲜乳标准与检验
    • 13.2 鲜乳的预处理
  • 14 液体乳
    • 14.1 液体乳的概念和种类
    • 14.2 乳的杀菌和灭菌
    • 14.3 液体乳制品加工及质量控制
  • 15 发酵乳制品
    • 15.1 发酵剂
    • 15.2 酸乳的加工
    • 15.3 乳酸菌饮料的加工
    • 15.4 其他发酵乳制品
  • 16 奶酪
    • 16.1 奶酪的概念及种类
    • 16.2 奶酪发酵剂
    • 16.3 皱胃酶及其代用酶
    • 16.4 天然奶酪的一般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6.5 几种主要奶酪的加工工艺
    • 16.6 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 17 乳粉
    • 17.1 乳粉的概念和种类
    • 17.2 全脂乳粉的加工
    • 17.3 调制乳粉
  • 18 功能性乳制品
    • 18.1 免疫乳及其制品
    • 18.2 乳蛋白肽制品
  • 19 其他乳制品
    • 19.1 冰淇淋
    • 19.2 稀奶油
    • 19.3 奶油
  • 20 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
    • 20.1 原料乳安全生产控制
    • 20.2 乳品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杀菌
  • 21 主要蛋禽种类
    • 21.1 蛋用及兼用鸡
    • 21.2 蛋用及兼用鸭
    • 21.3 蛋用鹌鹑
  • 22 禽蛋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加工特性
    • 22.1 禽蛋的概念及构造
    • 22.2 禽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 22.3 禽蛋的加工特性
  • 23 禽蛋的分级和贮藏保鲜
    • 23.1 禽蛋的质量指标
    • 23.2 禽蛋的分级
    • 23.3 鲜蛋的贮藏保鲜
  • 24 湿蛋制品
    • 24.1 蛋制品的种类及卫生标准
    • 24.2 液蛋
    • 24.3 冰蛋
    • 24.4 浓缩液蛋
    • 24.5 蛋粉
    • 24.6 蛋黄酱
  • 25 腌制蛋
    • 25.1 变蛋
    • 25.2 咸蛋
    • 25.3 糟蛋
  • 26 禽蛋功能性成分提取与利用
    • 26.1 蛋清中的溶菌酶
    • 26.2 蛋黄免疫球蛋白
    • 26.3 蛋黄胆固醇
    • 26.4 蛋黄卵磷脂
    • 26.5 蛋清寡肽
    • 26.6 活性钙
    • 26.7 其它功能性成分
家禽的屠宰工艺


电昏

家禽的电昏条件为电压35~50V,电流0.5A以下,时间鸡为8s以下,鸭为10s左右,电昏时间要适当,以电昏后马上将禽只从挂钩上取下,并在60s内能自动苏醒为宜。电压、电流过大会引起锁骨断裂,心脏停止跳动,放血不良,翅膀血管充血。

宰杀放血  

宰杀可以采用人工作业或机械作业,放血的方式有三种:口腔放血、切颈放血(用刀切断气管、食管、血管)及动脉放血。禽只在放血完毕进入烫毛槽之前,其呼吸作用应完全停止,以避免烫毛槽内之污水吸进禽体肺脏而污染屠体。

放血时间鸡一般约90~120s,鸭120~150s。但冬天的放血时间比夏天长5~10s。

烫毛

水温和时间依禽体大小、性别、重量、生长期以及不同加工用途而改变。烫毛有三种形式:高温烫毛、中温烫毛和低温烫毛。


1.高温烫毛  

温度为71~82℃,30~60s。高温热水处理虽然能便于拔毛,降低禽体表面微生物数量,但由于表层所受到的热伤害,贮藏期比低温处理短。同时,温度高易引起胸部肌肉纤维收缩使肉质变老,而且易导致皮下脂肪与水分的流失,故尽可能不采用高温处理。

2.中温烫毛  

温度为58~65℃,30~75s。一般烫鸡通常采用65℃,35s,鸭60~62℃,120~150s。中温处理羽毛较易去除,外表稍粘、潮湿,颜色均匀、光亮,适合冷冻处理,适合裹浆、裹面的炸禽。但由于角质脱落,失去保护层,在贮藏期间微生物易生长。

3.低温烫毛 

温度为50~54℃,90~120s。低温处理方法羽毛不易去除,必须增加人工去毛,而且部分部位如脖子、翅膀需再予较高温的热水(62~65℃)处理。此种处理禽体外表完整,适合各种包装,而且适合冷冻处理。

脱毛

机械拔毛主要利用橡胶指束的拍打与摩擦作用脱除羽毛。因此必须调整好橡胶指束与屠体之间的距离,另外应掌握好处理时间。家禽禁食超过8h,脱毛就会较困难,公禽尤为严重。若家禽宰前经过激烈的挣扎或奔跑,则羽毛根的皮层会将羽毛固定得更紧。此外,禽只宰后30min再浸烫或浸烫后4h再脱毛,都将影响到脱毛的速度。

去绒毛

禽体烫拔毛后,尚残留有绒毛,应去除干净。去除方法有钳毛、火焰喷射机烧毛。

钳毛:用手钳将绒毛仔细拔去,速度较慢。

火焰喷射机烧毛:此法速度较快,但不能将毛根去除。

清洗、去头、切脚

1.清洗  清洗屠体脱毛后,应采用加压冷水(或加氯水)冲洗,除去附着在屠体表面的污物。

2.去头  应视消费者是否喜好带头的全禽而予增减。

3.切脚 目前大型工厂均采用自动机械从胫部关节切下。如高过胫部关节,称之为“短胫”,若是切割位置低于胫部关节,称之为“长胫”。

取内脏 

活禽从挂钩到切除爪为止称为屠宰去毛作业,必须与取内脏区完全隔开。毛作业结束后而家禽重新悬挂在另一条清洁的挂钩系统上,取出内脏。

检验、修整、包装

掏出内脏后,经检验、修整、包装后入库贮藏。库温-24℃情况下,经12~24h使肉温达到-12℃,即可贮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