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人兽共患病
    • 1.1 什么是人兽共患病?
    • 1.2 人兽共患病历史
  • 2 人兽共患寄生虫
    • 2.1 什么是人兽共患寄生虫?
    • 2.2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特征
  • 3 人兽共患寄生虫种类
    • 3.1 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病
    • 3.2 重要共患线虫病
    • 3.3 重要共患绦虫病
    • 3.4 重要共患吸虫病
    • 3.5 棘头虫病
    • 3.6 外寄生虫病
  • 4 重要人兽共患病种类
    • 4.1 弓形虫病
    • 4.2 隐孢子虫病
    • 4.3 住肉孢子虫病
  • 5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危害
  • 6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性
    • 6.1 传播类型
    • 6.2 流行因素
  • 7 诊断、治疗与预防
    • 7.1 人兽共患寄生虫诊断
    • 7.2 人兽共患寄生虫治疗
    • 7.3 人兽共患寄生虫预防
重要共患吸虫病
  • 1 重要共患吸虫病
  • 2 重要共患吸虫病

种类

日本分体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吸虫病等。

吸虫病

由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Trematoda)所属单殖亚纲﹑盾腹亚纲和复殖亚纲的内﹑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总称。前两个亚纲的吸虫主要寄生于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和软件动物﹑甲壳动物。后一亚纲的复殖吸虫还寄生于哺乳动物和鸟类。

病原

复殖吸虫多呈叶状﹑舌状﹑扁锥状﹐有的接近圆柱状﹐多以背腹扁平﹑带刺或平滑的表皮为特征。小的虫体长不足0.5毫米﹐一般为数毫米或数厘米。体表具吸着器官﹐通常有一个口吸盘和一个腹吸盘或后吸盘﹐但有些缺乏。排泄孔开口于体后端。无体腔﹐由表皮下的环肌﹑斜肌和纵肌组成皮肌囊﹐消化﹑排泄﹑神经﹑生殖系统埋置其中。除裂体科吸虫外﹐一般为雌雄同体。生活史较复杂﹐全部需要更换宿主。在第1中间宿主螺蛳体内﹐侵入的毛蚴以无性生殖方式经胞蚴或雷蚴期产生多数尾蚴﹐从螺体逸出﹐或在水生植物上结成囊蚴﹐或进入第 2中间宿主鱼类﹑昆虫或甲壳类体中形成囊蚴。被终末宿主吞入后即在其体内继续发育为成虫。有些复殖吸虫不经过囊蚴期﹐由尾蚴侵入终末宿主体内直接发育成熟。

感染途径

依病原生活史的类型而不同。如尾蚴可主动钻入终末宿主皮肤而经皮肤感染(如裂体吸虫)﹔尾蚴从中间宿主体内逸出后长成囊蚴的﹐可随终末宿主在吃草﹑饮水时(如姜片吸虫)﹐或吞入含有囊蚴的第2中间宿主时经口感染(如双腔吸虫)﹐也有通过胎盘感染的(如肝片吸虫)。吸虫病的传播﹐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如在多雨年份肝片吸虫病多发﹔中国北方无钉螺分布﹐因而亦无日本裂体吸虫病存在。

症状和防治

症状因感染强度﹑宿主机体抵抗力﹑年龄和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有差异。如饲养管理条件好﹐宿主抵抗力强﹐感染程度又不很重﹐往往不表现症状﹔反之﹐即使轻度感染也能出现症状。幼畜的症状常较成畜为重。一般是精神萎顿﹐体弱无力﹐消瘦﹐贫血﹐水肿﹐被毛失去光泽。不同寄生部位的症状各异。寄生在肝脏的吸虫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出现黄疸和消化不良﹔寄生在瘤胃和肠道的吸虫则导致消化障碍和腹泻﹔吸虫寄生于肺脏时出现咳嗽或胸膜炎﹐而当移行到皮下时则形成囊肿。家禽输卵管的吸虫寄生可产无壳蛋和软壳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