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介绍
我国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原生物学的研究

主讲教师:

教师团队:共1

  • 唐崇惕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一些寄生虫病与感染。这些寄生虫既可寄生在人体,也可寄生在脊椎动物(家畜和野生动物)体内,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来源。

本系列唐崇惕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我国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原生物学的研究。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知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近70种,其中较常见的约30种。

教师团队

唐崇惕

职称:寄生虫学家

单位:中国科学院

职位:院士

教师简介

唐崇惕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理学学士(1954),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厦门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的科学研究是人畜(兽)共患的寄生虫病病原(如:血吸虫类,胰脏吸虫类,肝脏吸虫类,淋巴丝虫类,婴幼儿西里伯瑞氏绦虫,肝包虫类,等)的发育(生活史)和流行病学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尚研究经济动物(牛羊等家畜,家禽,鱼类和贝类等)的寄生蠕虫类病原的发育规律,传播媒介及流行病学;以及经济植物的寄生线虫的种类等。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一些寄生虫病与感染。这些寄生虫既可寄生在人体,也可寄生在脊椎动物(家畜和野生动物)体内,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来源,这种寄生虫病就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如日本血吸虫、刚地弓形虫等。


寄生虫

寄生虫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host)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寄生虫特征

1.从自然生活演化为寄生生活,寄生虫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宿主环境的过程。

寄生虫长期适应于寄生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的寄生虫,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历史愈长,适应能力愈镪,依赖性愈大,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host specificity),实际是反映寄生虫对所寄生的内环境适应力增强的表现。

2.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

如跳蚤身体左右侧扁平,以便行走于皮毛之间;寄生于肠道的蠕虫多为长形,以适应窄长的肠腔。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如寄生历史漫长的肠内绦虫,依靠其体壁吸收营养,其消化器官已退化无遗。某些器官发达,如体内寄生线虫的生殖器官极为发达,几乎占原体腔全部,如雌蛔虫的卵巢和子宫的长度为体长的15~20倍,以增强产卵能力;有的吸血节肢动物,其消化道长度大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如软蜱饱吸一次血可耐饥数年之久。新器官的产生,如吸虫和绦虫,由于定居和附着需要,演化产生了吸盘为固着器官。

3.肠道寄生蛔虫,其体壁和原体腔液内存在对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物质,在虫体角皮内的这些酶抑制物,能保护虫体免受宿主小肠内蛋白酶的作用。

许多消化道内的寄生虫能在低氧环境中以酵解的方式获取能量。雌蛔虫日产卵约24万个;牛带绦虫日产卵约72万;日本血吸虫每个虫卵孵出毛蚴进入螺体内,经无性的蚴体增殖可产生数万条尾蚴,单细胞原虫的增殖能力更大,表明寄生虫繁殖能力增强,是保持虫种生存,对自然选择适应性的表现。寄生虫有大有小,有的用肉眼能看见,有的看不见。

防范措施

  1. 饭前便后要洗手。1993年美国一医院分析一些来自一犹太社区的血液样本,发现其中很多人感染上了猪肉绦虫。但是犹太教徒并不吃猪肉,原因何在?原来是每个受感染的犹太家庭都请过家务人员,正是这些家务人员个人卫生意识淡薄,加之这些家庭的饮食方法,导致了很多人感染了猪肉绦虫。

  2.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

  3. 彻底煮熟肉类,海产食物。饮用水要彻底烧开。例如弓形虫,人类通过未彻底煮熟的肉类感染。世界人口有1/3感染,德国人也有50%的感染率。而喜欢吃不彻底煮熟的肉类的法国人,感染率达80%。

  4. 消灭蚊子等传播疾病的昆虫。

  5. 感染寄生虫后,及时就医。比如昏睡症的治疗,尽早治疗是康复的关键。

提示框
取消 进入课程
提示框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确定取消

京ICP备1004054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