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 1.1 人类天生就是追星族
    • 1.2 古人观天
    • 1.3 斗转星移
    • 1.4 寒来暑往
    • 1.5 太阳周年视运动
    • 1.6 星座的由来
    • 1.7 历法定制
    • 1.8 论“星座算命”
    • 1.9 月球
    • 1.10 月相变化
    • 1.11 古诗中的月相
    • 1.12 七曜星象
  • 2 太阳系
    • 2.1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 2.2 太阳也是扰动源
    • 2.3 八大行星
    • 2.4 柯伊伯带
    • 2.5 太阳系六重界限
  • 3 恒星 星团 星云
    • 3.1 恒星有多亮
    • 3.2 恒星光度和光谱测量
    • 3.3 光谱型与主序星
    • 3.4 双星
    • 3.5 疏散星团
    • 3.6 球状星团
    • 3.7 弥漫星云
    • 3.8 恒星诞生于星云
    • 3.9 不稳定恒星
    • 3.10 新星的概念
    • 3.11 超新星
    • 3.12 SN1987A
  • 4 星系
    • 4.1 宇宙岛之争
    • 4.2 星系的分类
    • 4.3 星系红移和哈勃常数
    • 4.4 空间在膨胀
    • 4.5 宇宙特征膨胀年龄
    • 4.6 本星系群
    • 4.7 夜空中的一条光带——银河
    • 4.8 其他星系群
    • 4.9 活动星系
    • 4.10 互扰星系
    • 4.11 类星体的结构模型
  • 5 黑洞
    • 5.1 什么是黑洞
    • 5.2 黑洞的形成
    • 5.3 恒星的特点
    • 5.4 恒星的诞生与死亡
    • 5.5 黑洞的“边界”
    • 5.6 引潮力
    • 5.7 时间冻结
    • 5.8 时空漩涡
    • 5.9 黑洞“四人帮”
    • 5.10 星团级黑洞和星系级黑洞
    • 5.11 巨型黑洞
    • 5.12 活动星系核
    • 5.13 微型黑洞
    • 5.14 黑洞理论的困难
    • 5.15 白洞与虫洞
    • 5.16 时间机器与超空间
  • 6 地外文明
    • 6.1 生命是什么?
    • 6.2 地球重大事件年表
    • 6.3 为什么地球有生命?
    • 6.4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
    • 6.5 我们能和外星人接触吗?
    • 6.6 与地外文明的通信
    • 6.7 系外行星的探测
    • 6.8 kepler探测器的成果
    • 6.9 UFO并非地外文明的证据
  • 7 宇宙模型论
    • 7.1 何谓大爆炸模型?
    • 7.2 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 7.3 宇宙物质从何而来?
    • 7.4 宇宙创生的进程
    • 7.5 两暗一黑三起源
    • 7.6 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 7.7 暗物质的存在
    • 7.8 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宇宙物质中的占比
    • 7.9 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物质?
    • 7.10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7.11 暗能量到底是什么?
    • 7.12 宇宙中的奇点
    • 7.13 对称与破缺
    • 7.14 宇宙三问
星团级黑洞和星系级黑洞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星团级黑洞和星系级黑洞

天文学家发现超大黑洞 质量相当于120亿个太阳

外媒称,科学家2月25日说,在宇宙诞生早期就存在的一个超亮类星体中,发现了一个质量为太阳120亿倍的黑洞。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月25日报道,天文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球大约128亿光年远的地方,有一个亮得几乎不可能的天体—这是在如此古老的太空中发现的最亮天体。它是在宇宙大爆炸仅仅9亿年后形成的,而这颗类星体比太阳亮420万亿倍(黑洞虽然自身不发光,但由于其强大的引力,周围物质在快速落向黑洞的过程中以类似“摩擦生热”的方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类星体成为宇宙中最耀眼的天体)。

在距离创世之初那么近的时间形成的黑洞,其亮度和质量都令人吃惊。在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描绘了不同凡响的一束宇宙之光。这束光用口径相对较小的望远镜都能看到,不过为了看得更清晰,中国研究人员不得不请求智利和美国的天文学家提供帮助。

来自北京大学的首席研究员吴学兵说:“在宇宙那么年轻的时候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黑洞?我们现在没有令人满意的理论去解释它。”

有很多谜团有待破解。不过,吴学兵说,当前他的团队正在利用这颗超亮类星体作为发现其他天体的灯塔。

在今后一年,吴学兵和他的研究团队还将利用哈勃这样的太空望远镜对这一遥远类星体及其附近的天体进行后续观测。

据路透社2月25日报道,科学家2月25日说,在宇宙诞生早期就存在的一个超亮类星体中,发现了一个质量为太阳120亿倍的黑洞。

这一发现对当前认为黑洞与寄主星系相对同步演化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在称为类星体的遥远天体内发现的黑洞,其物质密度之大,就连速度极快的光也不能逃出其引力场。黑洞是通过它们对附近星系、恒星和尘埃的作用被发现的。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布拉姆·韦内曼斯说,新发现的黑洞相当于120亿个太阳的质量,是以前发现的同龄黑洞质量的两倍多。

相比之下,潜藏在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通常约为太阳的400万-500万倍。

科学家们无法解释新发现的黑洞为何增长那么快。从理论上讲,根据现在了解的物理学定律,它从周围气体汲取能量的速度和时间无法达到足以形成如此质量的水平。

首席研究员吴学兵通过电子邮件对记者说:“我们的发现对宇宙早期黑洞演化的理论提出了严肃挑战。”

他说:“这个黑洞在那么短的时间变得那么大,要么是通过特殊方式,要么在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形成时就存在一个巨大的种子黑洞。按照现在的理论难以解释这两种情况。”

韦内曼斯说,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宇宙早期,两个巨大的黑洞发生碰撞,形成了一个更大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