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 1.1 人类天生就是追星族
    • 1.2 古人观天
    • 1.3 斗转星移
    • 1.4 寒来暑往
    • 1.5 太阳周年视运动
    • 1.6 星座的由来
    • 1.7 历法定制
    • 1.8 论“星座算命”
    • 1.9 月球
    • 1.10 月相变化
    • 1.11 古诗中的月相
    • 1.12 七曜星象
  • 2 太阳系
    • 2.1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 2.2 太阳也是扰动源
    • 2.3 八大行星
    • 2.4 柯伊伯带
    • 2.5 太阳系六重界限
  • 3 恒星 星团 星云
    • 3.1 恒星有多亮
    • 3.2 恒星光度和光谱测量
    • 3.3 光谱型与主序星
    • 3.4 双星
    • 3.5 疏散星团
    • 3.6 球状星团
    • 3.7 弥漫星云
    • 3.8 恒星诞生于星云
    • 3.9 不稳定恒星
    • 3.10 新星的概念
    • 3.11 超新星
    • 3.12 SN1987A
  • 4 星系
    • 4.1 宇宙岛之争
    • 4.2 星系的分类
    • 4.3 星系红移和哈勃常数
    • 4.4 空间在膨胀
    • 4.5 宇宙特征膨胀年龄
    • 4.6 本星系群
    • 4.7 夜空中的一条光带——银河
    • 4.8 其他星系群
    • 4.9 活动星系
    • 4.10 互扰星系
    • 4.11 类星体的结构模型
  • 5 黑洞
    • 5.1 什么是黑洞
    • 5.2 黑洞的形成
    • 5.3 恒星的特点
    • 5.4 恒星的诞生与死亡
    • 5.5 黑洞的“边界”
    • 5.6 引潮力
    • 5.7 时间冻结
    • 5.8 时空漩涡
    • 5.9 黑洞“四人帮”
    • 5.10 星团级黑洞和星系级黑洞
    • 5.11 巨型黑洞
    • 5.12 活动星系核
    • 5.13 微型黑洞
    • 5.14 黑洞理论的困难
    • 5.15 白洞与虫洞
    • 5.16 时间机器与超空间
  • 6 地外文明
    • 6.1 生命是什么?
    • 6.2 地球重大事件年表
    • 6.3 为什么地球有生命?
    • 6.4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
    • 6.5 我们能和外星人接触吗?
    • 6.6 与地外文明的通信
    • 6.7 系外行星的探测
    • 6.8 kepler探测器的成果
    • 6.9 UFO并非地外文明的证据
  • 7 宇宙模型论
    • 7.1 何谓大爆炸模型?
    • 7.2 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 7.3 宇宙物质从何而来?
    • 7.4 宇宙创生的进程
    • 7.5 两暗一黑三起源
    • 7.6 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 7.7 暗物质的存在
    • 7.8 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宇宙物质中的占比
    • 7.9 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物质?
    • 7.10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7.11 暗能量到底是什么?
    • 7.12 宇宙中的奇点
    • 7.13 对称与破缺
    • 7.14 宇宙三问
宇宙创生的进程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宇宙创生的进程

“宇宙”这一术语只有一个意思,即不同强度的磁场而已,例如一个电子或质子的等离子体。所有磁场和物质的所有行为和运作,以及居于每个实体中央的创造前者的更强的场的所有行为和运作,都被认为是相同的,并进行着相同和类似的运作。

较小规模的实体,如质子的等离子体,我们把更大和更强的实体叫做主源磁场和物质,即是当前物理学上通常称之为的上下夸克。在宇宙的规模上,我们把这些中央叫做主源磁场链路;其中,位于宇宙等离子体内部的其他组件,正是被创造和运作的银河系、太阳系和电子的等离子体系统。

如此,中子等离子体和宇宙等离子体之间的不同,只在磁场的尺度上。宇宙磁场联合创造了自身,此外,还创造了所有的独自维持的引力晕球和磁力晕球的实体,从质子等离子体到太阳系等离子体、银河系等离子体或宇宙等离子体都是。它们全部是由相同的原理创造出来的,并运作在相同的物理条件和约束之上。

在一定的磁场条件或引力场强度下,以及在这些等离子体的一定的位置上,不管它们会如何演化,总能够创造出让其生长和适应的条件,使得簇于此的场群能够变得生机盎然、维持一定的韵律和协调的场际互动。这些互动又导致在这些等离子体中某种相同类型的场的重复被创造。

在这些不同规模的等离子体的内部,这些类型的磁引力场的重复涌现,能够导致创造和维持一种连续性,以在运动中吸收它们周围环境的磁场。这些簇集的场群能够保持长期的运作和存在的能力,或者我们称之为的达到了生命的进程。

因此,不同版本的生命能够存在于质子等离子体内,就如生命能够存在于太阳系等离子体如地球上一样。不同的生命形式存在于这个宇宙的等离子体中,同样也存在于更大宇宙结构创造的宏大宇宙之中。

如此,其他更大的宇宙,已经导致了这个宇宙的创造和这个宇宙的生命循环;同样,这个宇宙适时地将导致较小的诸宇宙的创造。由此,所有被创造于更大的场体原质的诸宇宙,随着它们的分裂和变弱,将会适时地汇聚一处创造出不同的宇宙和不同的场强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