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 1.1 人类天生就是追星族
    • 1.2 古人观天
    • 1.3 斗转星移
    • 1.4 寒来暑往
    • 1.5 太阳周年视运动
    • 1.6 星座的由来
    • 1.7 历法定制
    • 1.8 论“星座算命”
    • 1.9 月球
    • 1.10 月相变化
    • 1.11 古诗中的月相
    • 1.12 七曜星象
  • 2 太阳系
    • 2.1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 2.2 太阳也是扰动源
    • 2.3 八大行星
    • 2.4 柯伊伯带
    • 2.5 太阳系六重界限
  • 3 恒星 星团 星云
    • 3.1 恒星有多亮
    • 3.2 恒星光度和光谱测量
    • 3.3 光谱型与主序星
    • 3.4 双星
    • 3.5 疏散星团
    • 3.6 球状星团
    • 3.7 弥漫星云
    • 3.8 恒星诞生于星云
    • 3.9 不稳定恒星
    • 3.10 新星的概念
    • 3.11 超新星
    • 3.12 SN1987A
  • 4 星系
    • 4.1 宇宙岛之争
    • 4.2 星系的分类
    • 4.3 星系红移和哈勃常数
    • 4.4 空间在膨胀
    • 4.5 宇宙特征膨胀年龄
    • 4.6 本星系群
    • 4.7 夜空中的一条光带——银河
    • 4.8 其他星系群
    • 4.9 活动星系
    • 4.10 互扰星系
    • 4.11 类星体的结构模型
  • 5 黑洞
    • 5.1 什么是黑洞
    • 5.2 黑洞的形成
    • 5.3 恒星的特点
    • 5.4 恒星的诞生与死亡
    • 5.5 黑洞的“边界”
    • 5.6 引潮力
    • 5.7 时间冻结
    • 5.8 时空漩涡
    • 5.9 黑洞“四人帮”
    • 5.10 星团级黑洞和星系级黑洞
    • 5.11 巨型黑洞
    • 5.12 活动星系核
    • 5.13 微型黑洞
    • 5.14 黑洞理论的困难
    • 5.15 白洞与虫洞
    • 5.16 时间机器与超空间
  • 6 地外文明
    • 6.1 生命是什么?
    • 6.2 地球重大事件年表
    • 6.3 为什么地球有生命?
    • 6.4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
    • 6.5 我们能和外星人接触吗?
    • 6.6 与地外文明的通信
    • 6.7 系外行星的探测
    • 6.8 kepler探测器的成果
    • 6.9 UFO并非地外文明的证据
  • 7 宇宙模型论
    • 7.1 何谓大爆炸模型?
    • 7.2 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 7.3 宇宙物质从何而来?
    • 7.4 宇宙创生的进程
    • 7.5 两暗一黑三起源
    • 7.6 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 7.7 暗物质的存在
    • 7.8 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宇宙物质中的占比
    • 7.9 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物质?
    • 7.10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7.11 暗能量到底是什么?
    • 7.12 宇宙中的奇点
    • 7.13 对称与破缺
    • 7.14 宇宙三问
时间机器与超空间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时间机器与超空间

人类目前已知光速是我们宇宙中最快速度,通过常规的三维空间旅行,人类即使要到达最近的恒星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暂时意味着茫茫宇宙中的智慧生命无法联系,只能孤独的自生自灭。而如果超空间理论是真实有效地,那么人类就可能通过多维空间实现大尺度的空间跨越。

按照目前光速是不可超越,那么在以前造访过地球的外星人(目前还没有证实外星人有来过我们的地球)必定是通过我们未知的技术(比如超空间)到来地球的。如果存在外星人来访地球拥有证据时(这会间接证明到超空间理论的正确性。剩下的就是技术问题,制造出足够大的引力场。)或者其它强大的我们未了解的科技技术。

理论

超空间发动机的理论基础来自上世纪50年代已故德国物理学家巴克哈德·海姆首次提出的一个颇具争议的宇宙构造理论。该理论称,如果能由“超空间发动机”创造一个足够强大的磁场或重力场,那么身处其间的物体(如太空船)就将“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多维空间”。而在“多维空间”中,光速将比我们目前了解的快许多倍,从而太空船也将以“难以置信的高速”飞行(另一种理论称之为“快子宇宙”且人类感官无法分辨)。当飞行结束、关掉“超空间发动机”所创造的力场后,太空船就会回到原三维空间。

发动机通过强大的力场扭曲空间,形成一个能量漩涡,漩涡里面是一个多维空间,物体进入多维空间里面,就可以实行“空间跳跃”。到达目的地后,只需关闭发动机,能量漩涡就会消失,物体就会回到原来的三维空间。概念好比在一张展开的白纸的两边各画一个点。在三维空间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如果实施了超空间跳跃,则是将两点重叠起来,使距离消失。

事实上,超空间类似于爱因斯坦·罗森桥,即通过虫洞完成空间相对瞬时转移(虫洞中时间维度完全崩溃,即使外面经过1000万年也不会效用于内部转移的物质)。根据《银河帝国8》的描述,超空间仍受到相对论约束,这就涉及到相对论的作用域问题。目前为止唯一趋近于超空间跃迁的是虫洞凌跳和曲速跃迁。虫洞受限于负质量物质无法解决属于基本不现实,唯一办法是质-能转化使物质过度释放能量,质量变负;曲速则涉及到物质转移或是质-能转化,目前的科技也做不到。超空间跃迁基于人类高度发展的质-能转化科技,近200年内估计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