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岛假说的证实
十六世纪末,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推测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并提出了关于恒星世界结构的猜想。到了十八世纪中叶,测定恒星视差的初步尝试表明,恒星确实是远方的太阳。这时,就有人开始研究恒星的空间分布和恒星系统的性质。1750年英国人赖特为了解释银河的形态,即恒星在银河方向的密集现象,就假设天上所有的天体共同组成一个扁平的系统,形状如磨盘,太阳是其中的一员。这就是最早提出的银河系概念。在赖特和康德前后,还有斯维登堡和朗伯特等人,都发表了同样的见解。可是,当时人们把河内星云(即银河星云)和河外星云(即星系)都当作星系,而且对银河系本身的大小和形状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宇宙岛这个假说在一百七十年间有时被承认,有时被否定;直到1924年前后,测定了仙女星系等的距离,确凿无疑地证明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其他的与银河系相当的恒星系统,宇宙岛假说才得到证实。
漂浮宇宙岛之迷
宇宙岛,是人们对星系极其形象的称呼。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膨胀过程中,分布不均匀的物质受到引力的作用逐渐聚集而形成一个个星系,即宇宙岛。1755 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宇宙中有无限多星系的观点,这就是宇宙岛假说的渊源。天文学家通过观测,看到许多雾状的星云,便猜测它可能是由很多恒星构成的,只是离得太远,人们无法一一分辨出。后来,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许多星云可分解成恒星群,而另一些星云无法分解,于是他提出了星系并非宇宙岛的观点。到了20 世纪,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测量和论证,才把河外星系定名为宇宙岛。
宇宙岛之争

宇宙岛”的提出者——德国科学家洪堡(1769—1859)
“宇宙岛”是19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洪堡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是为了描述宇宙中像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他把这种天体系统形象地比喻为大海中的小岛,而将德文中的welt(宇宙)和inseln(岛)连用,命名它为weltinseln,即宇宙岛。宇宙岛概念提出之后,引起了争论,在经历了一番曲折的历程,直到20世纪发现了河外星系才得到证实和确认。
宇宙岛的概念是在19世纪中叶才提出的,而它的思想渊源则是与对银河和对星云的认识相联系的。